導航:首頁 > 去中心化 > 美國去中心化的城市

美國去中心化的城市

發布時間:2023-09-26 02:56:44

❶ 試總結論述西方近代以來至20世紀50年代的城市規劃理論的發展演變

★西方近代以來至20世紀50年代的城市規劃理論的發展演變:
18世紀,工業革命後,近現代的西方城市空間環境和物質形態發生了深刻變化。工業革命導致世界范圍的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居住、就業、環境等問題相繼產生。同時,近現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發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運用,使得近現代城市形體環境和空間尺度有了很大的改變,城市社會具有了更大的開放程度。城市自發蔓延生長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們的預期,而且超出了人們用常規手段駕馭的能力。為解決這些矛盾,規劃師們選擇了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解決的答案,先後提出了種種城市規劃思想、理論。
1.「田園城市」理論
1898年英國人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理論。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條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城市應與鄉村結合」,他以一個「田園城市」的規劃圖解方案,具體闡述其理論。規劃人口3.2萬人,佔地404.7m2。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圓和6條放射線路組成,中心是20hm2的公園,向外依次為公建、公園、商店、學校、住宅等;城市外圍有2033.4 hm2土地供農牧業生產。他把城市當作一個整體,聯系城鄉關系,對人口密度、城市經濟、城市綠化提出了見解,對現代城市規劃學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霍華德認為,城市環境的惡化是由城市膨脹引起的,城市無限擴展和土地投機是引起城市災難的根源。他建議限制城市的自發膨脹,並使城市土地屬於城市的統一機構;城市人口過於集中是由於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識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會盲目膨脹。 「城市——鄉村」結合的形式,即田園城市,它兼有城、鄉的有利條件而沒有兩者的不利條件。
因此霍華德設想的田園城市包括城市和鄉村兩個部分。城市四周為農業用地所圍繞;城市居民經常就近得到新鮮農產品的供應;農產品有最近的市場,但市場不只限於當地。田園城市的居民生活於此,工作於此。所有的土地歸全體居民集體所有,使用土地必須繳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來自租金;在土地上進行建設、聚居而獲得的增值仍歸集體所有。城市的規模必須加以限制,使每戶居民都能極為方便地接近鄉村自然空間。
田園城市的含義:

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能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但不應超過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的土地歸公眾所有,由一委員會受託掌管。

田園城市的影響:

霍華德針對現代社會出現的城市問題,提出帶有先驅性的規劃思想;城市規模、布局結構、人口密度、綠帶等城市規劃問題,提出一系列獨創性的見解,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城市規劃思想體系。田園城市理論對現代城市規劃思想起了重要的啟蒙作用,對後來出現的一些城市規劃理論,如「有機疏散」論、衛星城鎮的理論頗有影響。40年代以後,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規劃方案和城市規劃法規中也反映了霍華德的思想。

2.《雅典憲章》與《馬丘比丘》宣言

1922年柯布西耶寫了《明日的城市》一書,提出了巴黎改造方案。主張減少市中心的建築密度、增加人口密度。建築向高層發展,增加道路寬度及兩旁的空地、綠地,大膽改變大城市的傳統形式的結構布局。
1933年國際現代建築協會(CIAM)在雅典開會,制定了《城市規劃大綱》,後稱為《雅典憲章》。大綱首先提出城市要與其周圍影響地區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城市規劃的目的是解決居住、工作、遊憩與交通四大活動功能的正常運行。
1977年12月,一批著名的建築師、規劃師在秘魯的利馬集會,對《雅典憲章》的實踐做了評價,認為《雅典憲章》的某些原則是正確的,但認為其規劃追求功能分區的辦法,忽略了城市中人與人之間多方面的聯系,而應創造一個綜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環境。會後發表了《馬丘比丘宣言》,其中還提出了生活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問題。
法國勒·柯布西耶將工業化思想大膽地帶入城市規劃.他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論,描繪出城市生活的高級狀態."光明城市"理論主張用全新的規劃思想改造城市,設想在城市裡建高層建築,現代交通網和大片綠地,為人類創造充滿陽光的現代化生活環境.他認為,大城市的主要問題是城市中心區人口密度過大;城市中機動交通日益發達,數量增多多,速度提高,但是現有的城市道路系統及規劃方式與這種要求產生矛盾;城市中綠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風、遊憩、運動條件太差.因此要從規劃著眼,以技術為手段,改善城市的現有空間,以適應這種情況.他主張提高城市中心區的建築高度,想高層發展,增加人口密度.他還認為,交通問題的產生是由於車輛增多,而道路面積有限,交通愈近市中心愈集中,而城市因為是由內向外發展,愈近市中心道路愈窄.他主張中心空地,綠地要多,並增加道路寬度和停車場,以及車輛與住宅的直接聯系,減少街道交叉口或組織分層的立體交通.
1977年簽署的《馬丘比丘憲章》重新審視了功能理性主義的思想,宣揚社會文化,強調物質空間只是影響城市生活的一個方面,起決定作用的應該是城市文化、社會交往和政治結構,從而更多的考慮了城市的文化功能和「人文關懷」,並提出了「文物和歷史遺產的保存和保護」。
從《雅典憲章》到《馬丘比丘憲章》經歷了44年。在這一過程中,城市規劃從注重物質形態規劃的功能理性思想,逐漸轉變為注重城市人文生態功能的理念,規劃的實施應能適應城市的物質和文化的不斷變化,每一特定城市和區域應當制定適合自己特點的標准和方針,要為人們創造適宜的居住空間,追求建築、城市、園林綠化的統一。

3.鄰里單位與小區規劃

20世紀30年代在美歐相繼提出「鄰里單位」』的居住區規劃理論。「鄰里單位」是組成居住區的基本單元,其中設置小學使幼兒上學不穿越馬路,井以此控制與計算人口利用地規模,後來考慮了設置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設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發展為「小區規劃」理論。一般按交通十道劃分小區成為居住區構成的基本單元,把居住建築、公共建築、綠地等進行綜合安排,一般的生活服務可在小區內解決。

4.有機疏散理論

為解決城市膨脹而產生的「城市病」,伊利爾·沙里寧在1934年發表的《城市——它的發展、衰敗與未來》一書中提出了有機疏散理論。他從生物有機體的細胞成長現象中受到啟示,認為把擴大的城市范圍劃分為不同的集中點所使用的區域,這種區域內又可分為不同活動所需要的地段。他是把無秩序的集中變為有秩序的分散,把密集地區分為一個個的集鎮或地區,彼此之間用綠化帶分隔,以便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
「有機疏散「論是芬蘭建築師E.沙里寧為緩解由於城市過分集中所產生的弊病而提出的關於城市發展及其布局結構的理論。
沙里寧在他1942年寫的《城市,它的生長、衰退和將來》一書中對有機疏散論作了系統的闡述。他認為今天趨向衰敗的城市,需要有一個以合理的城市規劃原則為基礎的革命性的演變,使城市有良好的結構,以利於健康發展。沙里寧提出了有機疏散的城市結構的觀點。他認為這種結構既要符合人類聚居的天性,便於人們過共同的社會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脈搏,而又不脫離自然。
有機疏散的城市發展方式能使人們居住在一個兼具城鄉優點的環境中。沙里寧認為,城市作為一個機體,它的內部秩序實際上是和有生命的機體內部秩序相一致的。如果機體中的部分秩序遭到破壞,將導致整個機體的癱瘓和壞死。為了挽救今天城市免趨衰敗,必須對城市從形體上和精神上全面更新。再也不能聽任城市凝聚成亂七八糟的塊體,而是要按照機體的功能要求,把城市的人口和就業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發展的離開中心的地域。有機疏散論認為沒有理由把重工業布置在城市中心,輕工業也應該疏散出去。當然,許多事業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門必須設置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城市中心地區由於工業外遷而騰出的大面積用地,應該用來增加綠地,而且也可以供必須在城市中心地區工作的技術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商業人員居住,讓他們就近享受家庭生活。很大一部分事業,尤其是擠在城市中心地區的日常生活供應部門將隨著城市中心的疏散,離開擁擠的中心地區。擠在城市中心地區的許多家庭疏散到新區去,將得到更適合的居住環境。中心地區的人口密度也就會降低。
有機疏散的兩個基本原則是:把個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寧稱為「日常活動」的區域,作集中的布置;不經常的「偶然活動」的場所,不必拘泥於一定的位置,則作分散的布置。日常活動盡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圍內,使活動需要的交通量減到最低程度,並且不必都使用機械化交通工具。往返於偶然活動的場所,雖路程較長亦屬無妨,因為在日常活動范圍外緣綠地中設有通暢的交通幹道,可以使用較高的車速迅速往返。
有機疏散論認為個人的日常生活應以步行為主,並應充分發揮現代交通手段的作用。這種理論還認為並不是現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於癱瘓,而是城市的機能組織不善,迫使在城市工作的人每天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作往返旅行,且造成城市交通擁擠堵塞。
有機疏散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歐美各國建設新城,改建舊城,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擴展的過程有重要影響。70年代以來,有些發達國家城市過度地疏散、擴展,又產生了能源消耗增多和舊城中心衰退等新問題。

5.區域規劃的理論

城市的日益發展和城市問題的復雜化,使人們認識到不能就城市論城市,必須從區域、國土的范圍來研究有關社會、經濟、資源、交通等各方面問題。從地區著眼,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分布進行整體思考和規劃調節。西方區域規劃理論從20世紀後期發展起來,英國蓋迪斯提出了集合城市(組團城市)和區域規劃概念。美歐一些國家實行了經濟區規劃,大城市也把區域作為一個經濟單位、社會單位和城市體系來研究,並進行了大城市地區的規劃。

(二)回顧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

西方現代城市規劃的三個主要流派:
1)以E•霍華德(Ebenezer Howard)為代表的強調城市分散的「田園城市」規劃思想。(前期理論)

2)以勒•柯布西埃(Le Coubusier)為代表的主張利用先進的工業技術強化城市集中的規劃思想。(功能)

3)以伊利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為代表的倡導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實行有機疏散的規劃思想。(精神)

(三)發展趨勢

二戰後,城市規劃獲得了新的發展,城市規劃從建築學和工程技術學延伸到人文科學,成為多學科綜合與交叉參與的結果。
在未來社會,另外一些趨勢也更引人注目。一是面對資本的全球化和信息時代,地方政府成為規劃工作的主戰場,領域性的科學治理將取代僵硬的行政命令,規劃師溝通、協調、折中的角色更顯重要。第二是成熟的市民社會將促使政治體制朝向開放、去中心化與透明化轉型的主要力量。第三是縱觀現代城市規劃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已從崇尚科學理性的技術性角色,轉變到在公共事務中扮演組織群眾意見和協調不同利益團體的角色。

(四)結語

城市規劃為城市的發展描繪出宏偉的藍圖,工業革命帶來的大規模城市化給城市以前所未有的沖擊,於是人們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城市的發展之路。從「烏托邦」到「田園城市」到 《雅典憲章》 《馬丘比丘憲章》的發表。為適應城市的發展,城市規劃亦不斷發展,不斷完善。

❷ 干貨:樓市發展趨勢是這樣的 買房必看

2014年「宏觀調控」松綁,房價跌跌不休。2015年救市政策不斷,房價止跌反彈。樓市又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股市有風險,資金要轉移,樓市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戰場?樓市發展趨勢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又該怎麼在趨勢中掌握好買房的時機?今天小編就來跟各位八一八,樓市未來發展的趨勢,買房必看噢!

樓市的高庫存一直讓地方政府頭疼不已,8月31日,住建部等三部委聯合發文,再次降低公積金貸款的門檻。文件規定,還清首套房公積金貸款,再次申請公積金貸款購買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降至2成。該政策延續了去年「9•30」新政以來,通過「降成本、提杠桿」來鼓勵自住性、改善型住房需求的政策主旨,也延續了公積金擔當扶持樓市「主力軍」的政策選擇。

此次公積金政策大力度調整,主要目的是通過激勵改善型住房需求,實現三、四線城市「去庫存」。

由於樓市的未來變化前景仍不明朗,所以很多人對現在買房還是以後買房表示很糾結。下面帶你了解中國樓市未來的12大趨勢,看看現在買房時機對不對?

1、城市之間房價差距將更大

政府一直想在城鎮化過程中,實現大中小城市的均衡發展。但由於公共資源無法均衡配置,發展機遇更多地集中在首都、直轄市、省會城市和特區,所以城市發展中的「馬太效應」將日益明顯。

過去5年裡,中國形成了三大三小6個人口增長中心,「三大」是北京、上海和深圳,以及其周邊城市;「三小」是鄭州、長沙和「廈門+泉州」。資金增量上,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成為明星城市。上述這些地方,其房價將獲得人和錢的雙重支撐。

2、大城市房屋日益資產化

一線城市,以及10個左右的強二線城市,其中心區的物業將日益資產化,而且投資人將全球化、全國化。中小城市,特別是人口流失城市,房屋將回歸居住、辦公、商業等原始屬性。對於多數中國人來說,房子最令人痛苦的時代過去了。絕大多數城市的95後,他們的青春將不再受到住房的擠壓,這是房地產泡沫帶給我們的最大福利。

3、小戶型將機械化

在大城市中心區,機械化的小戶型將崛起。20來平米的小公寓,將演變成一架精密的儀器,通過折疊、打開,創造出豐富的生活場景。開發商,越來越像客機、游輪的生產商。

4、逆城市化很難出現

很多國家在充分城市化之後,會出現逆城市化。也就是城裡人到農村買地,建別墅。未來10到20年,中國很難出現這種局面。因為中國人多,耕地少,土地國家所有。此外,公共資源的不均衡分配,也讓去農村居住的人,生活不方便、不安全。

5、大城市很難「去中心化」

歐美絕大多數城市,都出現了去中心化的趨勢。目前中國特大城市無不面臨交通、環境的壓力,讓一個城市擁有多中心成為很多人的夢想。但中國的國情是人均耕地 少,土地國有化。國家正在劃定大城市的邊界,防止無限制侵佔土地。加上公共資源不能均衡分配,所以去中心區難度極大。相反,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正讓交 通發生新的變局:如果北京這樣的城市,有150萬輛計程車和專車,私人就沒有必要擁有汽車。這樣,城市的交通死結就被打開了,去中心化意義就不大了。

6、商鋪面臨價值重估

商鋪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提袋消費」(服裝、鞋帽、家電等)日益被網購取代,支撐商鋪價值的只剩下「體驗式消費」(餐飲、電影、培訓、溜冰場)。傳統商業旺 區的街鋪,可能是最危險的資產,因為單價太高。此外是人口流失城市的郊區、新區的綜合體。「一鋪養三代」越來越困難,「三代養一鋪」的悲劇隨時發生。

7、寫字樓跟住宅價格將長期倒掛

在一線城市,一直存在一種現象:同樣地段、同樣檔次的住宅和寫字樓(含商務公寓),住宅更貴。為什麼?原因有三:第一,商業物業基本上沒有學位,不能落戶口;第二,商業物業土地使用年限短;第三,管理費水電價格高,一般不能通煤氣。

網路時代,在家辦公、分散辦公、郊區辦公正在成為時尚,寫字樓的「剛需色彩」不足。一個人在辦公室,可能只需要3平米就夠用了,但對住宅面積的需求是多多益 善。未來這種現象將持續,投資房地產還是要首選大城市中心區的住宅。當然,如果你希望現金流充裕,就是要投資好的寫字樓。

8、房產稅會出台,但對市場影響不大

由於絕大多數城市房地產出現了拐點,為了穩增長,國家不太可能出台嚴厲的房產稅。房產稅是地方政府的稅源,將來肯定會因地制宜,稅率各不相同,減免政策也不相同。一線城市的房產稅率肯定會最高。整體而言,房產稅對房價影響不大。

9、計劃生育政策將逐步調整,但對樓市影響不大

全面放開二胎,已經沒有任何懸念,只是時間問題。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寬松的人口政策。否則,中國在幾十年之後,將面臨嚴峻的人口危機(過度老齡化,勞動力不 足)。這對樓市構成長期利好,但作用可能沒有想像的大,因為生兒育女的成本越來越高,年輕人在生育上的積極性在下降,這也是全世界的趨勢。早晚有一天會有 地方政府宣布:多生一個孩子,獎勵半套房子。

10、大城市的房價:漲漲漲

中國的城市模式完全不同於美國。我們是摞起來的城市,密度高,人口高度集中。這種趨勢一旦形成,很難改變。你讓中國人過「買個牙刷也要開車10分鍾」的生活,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人口增量的城市,房價很難回落。加上人民幣貨幣供應量長期偏高,所以房價只能不斷上漲。

以美元計價,中國大城市的房價或許會在未來幾年出現波動、反復,甚至下跌。但以人民幣計價,房價的大趨勢是不斷上漲。換句話說,這裡面有很大的因素是貨幣貶值。

11、房地產企業將大量消亡、轉型

曾經有無數專家在說,中國樓市正在上演大逃亡,逃亡的路線包括:逃離三四線城市、逃出郊區、逃離高債務、逃向多元化、逃往海外。現在看來,都應驗了。未來10年,這種趨勢將延續下去,大量中小房企將被收購,轉型,或者死亡。最終,國內也許只剩下一百來家大房企,而且是多元化發展的。大 量的人員,將離開這個行業另謀出路。

12、「互聯化+房地產」泡沫將破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新一波網路熱,如今在中國和美國同時達到了頂點。隨著美元加息臨近,美國股市大調整已經開始。在中國,IPO注冊制改革因股災已經不可避免 地被延後,讓過去兩年裡瘋狂的PE、VC投資,面臨著退出困境。2016年很可能是「互聯網+」一次全面的退潮。沒有盈利模式的「互聯網+房地產」企業, 將有一批死於「彈盡糧絕」。但互聯網對房地產的重塑,卻不會停止。

救市政策不斷 樓市到「收割季」了嗎

根據數據顯示,2015年二季度30個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2187元/平方米,同比增長16.2%,成交均價創歷史新高。

什麼情況?難道房價又要「起死回生了」?說好的調控呢?

其實,今年上半年中國商品住宅銷售量就實現了觸底反彈。銷量上升必然帶動價格的上漲,再加上前期股市狂漲,不少人獲利了結轉戰樓市,房子漲價看起來似乎理所當然了。

房價漲漲漲

央行發布報告稱,中國商品房成交量企穩回升,房價上漲城市個數增多,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繼續回落,房地產貸款平穩較快增長。

房價上漲也抑制不住消費者購買的慾望。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為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9%。一二線城市房價漲幅十分明顯。價格方面,一二線城市成交均價都創下歷史新高,由於三線城市去庫存任務較重,成交均價環比增幅輕微下跌。成交量方面,二季度一線城市成交量同比和環比漲幅最大,達到歷史新高。

一線城市是今年二季度房價上漲的「領頭羊」。一方面,去庫存周期持續收窄帶來了房地產市場去庫存壓力的釋放,房企主動調高價格。對於一些豪宅產品而言,較好的成交量也會促使其抬價。另一方面,隨著市場預期的繼續轉變,一線房地產市場依然被普遍看好,這也會帶來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上升。

而就近階段的情況來看,股市似乎給樓市種了地。有關專家說「樓市是股市的收割機」。對於股市獲利豐厚的投資客,不斷暴漲的行情也意味著風險加劇,再加上中國人對房產由來已久的認知傳統,適當套現獲利資金用於優質房產投資成為必然的選擇。各類利好政策刺激下,預計下半年市場成交量依然會比較可觀。

未來樓市怎麼看?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9-08,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❸ 理性打磨 | 以投資的視角看待管理

在許多管理者看來,企業CEO最需要具備的是管理能力,而本書卻認為CEO最重要的應該是資本配置能力,因為這種能力能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收益。你認可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商界局外人:巴菲特尤為看重的八項企業家特質》金句: 他們節儉低調、為人謙和,和媒體保持距離,有時就像一個「局外人」。

█ 一個概念

首先,我們要來認識一下 亨利·辛格爾頓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名字大概很陌生。現在只有少數投資人和行家才知道,亨利·辛格爾頓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人物。尤其是對於CEO這個職位來說,亨利·辛格爾頓的背景顯得很不尋常。

他是一位數學家,而且是一位世界級的數學家。但在成為數學家之前,他攻讀的是電氣工程博士學位,還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第一台電腦編寫了程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研究出一種消磁技術,使得盟軍戰艦得以躲避雷達的搜索。20世紀50年代,他還開發出一款慣性導航系統軟體,直到現在這套系統還被用於絕大多數軍用和民用飛機上。他還有一個愛好,那就是蒙上眼睛玩國際象棋。

而以上這些成就都發生在他出任CEO之前。20世紀60年代,辛格爾頓創建了特利丹公司,這是一家國際知名的分析儀表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早在特利丹公司成名之前,辛格爾頓就非常積極地回購自己的股票,最終買回了90%以上的特利丹公司股票。此外,他迴避分紅,與報告期盈餘相比更加重視現金流;並且積極推行整個組織的去中心化,從不分拆公司股票。

以上種種舉措讓特利丹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大部分時間里,成了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最高的企業。如果你在1963年投資1美元給辛格爾頓,那麼到1990年當他在一波嚴重熊市的當口卸任時,這1美元將增值到180美元。 光從這一點看,他的業績就是韋爾奇的3.7倍。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因素是,在辛格爾頓任職的28年裡,股票市場經歷了幾次漫長的熊市;相比之下,韋爾奇的任期卻差不多正好和一波史詩般的牛市相重合。

但辛格爾頓為人低調,不願意與分析師或者記者交談,也從來沒有登上過《財富》雜志的封面。所以,他和韋爾奇完全不是一類人。相對於辛格爾頓的低調穩健,韋爾奇顯得個性活潑、好勝心強,而且熱衷於和華爾街以及商業媒體打交道,在任職通用電氣CEO期間,他是《財富》雜志封面上的常客。甚至在退休之後,他也會偶爾發表非常有爭議的言論,並因此出現在頭版頭條上。

和傑克·韋爾奇不同,書中所選擇的這8位CEO通常很節儉,他們的節儉甚至常常成為人們調侃的話題,另外,這8位CEO的平均業績都比傑克·韋爾奇的業績7倍還要多,他們擅長分析並且為人謙和低調。實際上,他們的境況最能代表典型的美國企業CEO。

而除了作為世界級數學家的辛格爾頓,書中的其餘7位CEO也都有著五花八門的背景,有曾經繞月飛行的宇航員,有毫無業務能力的寡婦,有接管生意毫無投資經驗的富二代,等等。可以說,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在當上CEO之前只有非常有限的管理經驗,幾乎都是本行業和公司的新手。

因此,「商界局外人」其實有兩層含義:

1.他們入行時都是新手,對行業以及公司都不夠熟悉;2.他們冷靜低調,與媒體保持距離,保持著客觀理智的旁觀者態度,有時候就像是一個「局外人」。

可是,正是由於他們的「局外人」身份以及「局外人」視角,卻為企業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業績。作者認為, 一個企業的管理需要從全新的「局外人」角度,比如從投資的視角去看待並管理,才能創造出驚世駭俗的業績來。 不是只有在創業領域,你才需要像扎克伯格、喬布斯那樣獨辟蹊徑;在成熟的企業管理領域,真正出類拔萃的CEO也同樣是「局外人」。

而這些偉大的CEO之所以不被公眾所熟知,是因為商業媒體根本就不打算用精確的方法去界定誰才是真正的業績出眾者。相反,它們通常只關注那些能提供新聞熱點的、聲名顯赫的公司。

█ 四個維度

幾乎所有的「商界局外人」,都遵循著同一條經營准則: 精簡、去中心化 。

在美國大都會廣播公司每份年報的內封上,都印有這么一段話:「去中心化是我們經營哲學的基石。我們的目標是盡己所能聘請最佳人選,並賦予他們完成其工作所需要的責任和權威。」定下這條准則的,是美國大都會廣播公司的CEO湯姆·墨菲,而他也是一個典型的「局外人」。

在出任大都會廣播公司CEO之前,湯姆·墨菲在紐約的快消行業巨頭公司工作,生活光鮮,前程似錦。但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個獵頭職位,邀請他到廣播公司做管理,而此前他從來沒有接觸過媒體行業,除了聽廣播看電視以外,和廣播電視行業的接觸幾乎為零。但他猶豫過後還是接受了這個挑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年僅29歲、作為外行空降到廣播公司的湯姆·墨菲最終為公司創造了 204倍的收益 !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他的答案是:1.作為CEO,盯住公司的盈利率就行了;2.至於業務的事,找一個專注於運營管理的副手,以及一批聰明有活力的業務經理,充分放權讓他們自主去干。

他一掃傳統媒體行業的規矩和制度,首先在業務上培養了一批聰明能乾的業務經理,給這些經理充分的自由和權力,讓他們自己找事情干,也不用隔三差五匯報,只要能完成指標就行。

運營團隊的60人,一度被他裁得只剩下8人。至於湯姆·墨菲自己,他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 緊緊盯住公司的盈利情況,入不敷出了就控製成本,掙到錢了就收購同行 ,總之,他的原則就是 用最少的人、干最有價值的事,不顧一切提高效率。這就是「精簡」和「去中心化」。

就是憑借這兩個簡單而獨特的方法,湯姆·墨菲創造了現代商業管理領域前所未有的佳績。巴菲特也因此把湯姆·墨菲看作自己的管理學導師,還表示:「湯姆·墨菲是我曾遇到過的最好的企業經理人。」

而這種去中心化、追求效率的辦法,在巴菲特那裡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是美國的第5大公司,經營范圍橫跨多個行業,在世界各地擁有超過27萬名員工。但是,你猜猜看, 要管理27萬人,這家公司的總部需要多少人?答案是,只有23名! 也就是說,這家瘋狂的公司要讓總部的23人,對全世界的27萬人發號施令!這么看來,巴菲特的錢不僅僅是靠投資賺來的,光是這管理人員的工資也能省下好大一筆。巴菲特把這種管理原則總結為 「雇得好,管得少」 ,並且深信 這種去中心化的極端形式能夠削減管理成本,釋放企業活力,從而提高組織的整體效率。

做企業的人,一般都希望能把公司做大做強。因此,一年多開拓幾個市場,多建幾條生產線,也成了很多企業CEO的追求。的確,大公司更容易打響知名度,媒體隔三差五報道,對公司的品牌也是一種宣傳。所以,絕大多數的公司都不願意主動削減自己的規模。

但是,我們的「商界局外人」就不這么想。在這本書里,絕大多數的「商界局外人」都主動削減過他們初始的經營業務。 通用動力公司的CEO比爾·安德斯 ,曾經是阿波羅8號飛船的登月艙駕駛員,那張非常經典的、從月球上遙望地球的照片就是他親手拍下的,所以, 他也是全球唯一一位曾經漫步月球表面的CEO。

但是,在比爾·安德斯入職通用動力擔任CEO時,他的企業管理經驗幾乎為零。在入職的第一年,他就替換掉了公司全部25位高管中的21名。在兩年內,他替換了85%的高管,裁掉了60%的員工,賣掉了公司旗下一半的企業和業務部門。看上去,情況似乎很不妙。但是,在第三個年頭,通用動力就不僅還清了6億美元的負債,而且還擁有了50億美元現金!

從表面上看,削減一半業務、裁減一大半員工,這對公司非常不利。但實際上,像比爾·安德斯這樣的「商界局外人」, 他們考慮的是公司的長期價值,而不是眼下公司的規模擴大了沒有、是否多開拓了兩個市場等等。

這本書里列舉的八位CEO,他們絕大多數都削減過公司的業務。低效工廠,砍!無前景部門,賣!而不是藏著掖著任其損耗公司的資源。這就要求CEO們獨立思考、當斷則斷,注重公司本身的價值,這才是真正的對股東負責。不約而同地, 這些「商界局外人」都放棄了對短期盈餘這類指標的盲目追尋。他們天性講究實用、持不可知論、關注長期而非短期價值。只要符合公司的長遠利益,而且價格合適,他們隨時樂意把主營業務賣掉,給企業做減法。

他們堅守業務的本質,屏蔽來自很多同行和媒體的干擾。 「商界局外人」們信奉的是絕對理性和獨立思考,關注股票每股的賬面價值而非規模增長,重視最優化自由現金流而不是市場規模和佔有率 ,正是這種獨特的經營哲學讓他們在商界取得了一個個不可思議的成功。

「商界局外人」認為,一家公司核心業務的成熟需要時間,而將現金都投資到現有核心業務中,未必總是一個好的選擇。從本質上看,這些「商界局外人」在思考問題時更像投資人,而不是經理人。

作者把這種做法稱為 「高效利用杠桿」 ,說白了就是買其他公司的股票,和買自己公司的股票。比如TCI有線電視公司的CEO 約翰·馬龍 ,他的商業嗅覺舉世無雙,而且是個收購狂人。由於電視行業的現金流比較固定,再加上稅收優惠,約翰·馬龍所在的TCI有線電視公司還算有錢,這支撐了他的野心。 在5年時間里,他進行了482次瘋狂收購,平均下來,差不多相當於一個星期兩次收購! 這樣看來,除了收購,約翰·馬龍似乎也沒時間干別的。不過, 在20多年時間里,TCI有線電視公司的股價增長了900倍。

優秀的「商界局外人」,都有這種投資意識,他們都有過大規模的收購行為。這中間的邏輯是,當市場環境不好的時候,很多優質公司的股價被市場低估,比如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當時很多股票跌得慘不忍睹,而低調的「商界局外人」瞬間活躍起來,積極收購那些被低估的公司,給自己的公司添磚加瓦。

同時,當這些CEO發現自己公司的股票長期低迷時,也會大膽出手,回購公司的股票。比如,前面提到過的亨利·辛格爾頓,他在12年內從公開市場買回了自己公司90%的流通股;另外,華盛頓郵報公司光在2009年到2011年的兩年時間里,就通過回購把股票總數縮減了20%;而思科、蘋果、IBM和甲骨文這四家公司曾經在一年時間里就回購了總計900億美元的股票。

這樣做的理由,是他們認為如果公司的股價長期低於公司的實際價值,就會傷害到公司,所以他們寧願把股票買回來。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書中討論的八家公司,幾十年下來,要麼股票的總數大大減少,要麼不變,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們不願意發行新的股票。大眾影院公司的CEO迪克·史密斯就說,增發新股票讓他非常痛苦,這感覺就像挖他家祖墳一樣!至於為什麼他們不願意發行新股票?大概是因為他們害怕股票數量一多,每股的價值就會下降,進而傷害到公司,鬧到最後,他們可能還得回購公司的股票。總而言之, 作為「商界局外人」,他們看重的是每張股票的長期價值。

接下來的第四個共性,我們不再講具體的經營手段,而是來說一下這些優秀的CEO們,他們作為人的共通特性。前面提到過,他們的背景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有精通理科的數學博士,有曾經繞月飛行的宇航員,有毫無業務能力的寡婦,還有毫無投資經驗的管理者……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此前只有非常有限的管理經驗,而且他們幾乎都是本行業和公司的新手。

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CEO這項差事,也沒有受到固有成見的束縛。在商業領域存在著很多的迷局。不管是固步自封,還是隨波逐流,管理者一旦陷進去,就很難再走出來。真正有潛力獲取巨額回報的管理者,一定是那些能始終使自己處於「局外」的人。他們絕不墨守成規,循規蹈矩,永遠從全新的「局外人」角度,從長遠的投資視角去看待管理。

在書中,作者借用了狐狸和刺蝟的寓言來解讀這些CEO們的特質: 狐狸知道非常多的事情,而刺蝟只知道一件事,卻了解得非常透徹。 而作者認為: 絕大多數的CEO都是刺蝟。 他們在某個特定的行業當中成長起來,等到擔任最高的職務時,已經非常了解公司和行業。他們技能純熟、行動專業,毫無疑問是優秀人才。但是,狐狸也有很多吸引人的特徵,包括能在不同領域之間創造、創新。而 我們講的「商界局外人」,都是不折不扣的狐狸。他們憑借廣度形成了全新的視角,在投資和管理之間熟練而隨意地進行切換,最終產生了傑出的成果。

█ 結論

雖然背景、行業、方法不同,但《商界局外人》中的8為CEO們不僅僅是公司的管理者,更是投資人,他們最重要的職能不僅僅是業務管理,而是撥開日常瑣事的迷霧,專注於規劃公司資本的配置,從投資角度看待管理,專注於實現公司收益的最大化。回顧我們今天拆書的幾個維度:

一個概念:為什麼是「局外人」?

四大管理共性:

1.在管理上盡量精簡

2.看重長期價值

3.保持理性投資

4.保持狐狸一般的天性

從中可以發現,這些傑出的「商界局外人」永遠在用「局外」的視角發現新機會,熱衷於以全新的視角理解商業,以全新的方法改善企業經營成效。而這些特點恰恰符合當今和未來創新企業的基本特質 ■

❹ tbk是什麼平台

tbk是去中心化的社交媒體平台。

TBK 源於美國矽谷,致力於建立去中心化的用戶至上的社交時間交易平台,TBK 總部位於新加坡,並在亞太和美洲建立了研發中心和社群基地,TBK致力於中心化社交平台帶來的隱私泄露、用戶安全、滲透率低的痛點。

TBK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社交媒體平台TBK,在解決社交媒體難題的同時為未來增長,用戶激勵以及加密貨幣的引進提供了新的想像空間。

關於tbk的特色亮點:

1,TBK是基於Cronus公鏈的第一個落地應用。

技術方面,第一,TBK採用全新的共識演算法POT,具有優異的速度指標,第二,TBK提出了創新性的跨鏈技術,搭建不同價值網路之間的流通渠道,第三,TBK提出了DApp模塊式搭建工具,方便開發者快速搭建成熟穩定的DApp。

2,商業亮點,TBK解決了陌生人交友中的最大難題:隱私保護和信任背書。

傳統中心化的社交媒體網路,用戶選擇犧牲自己的隱私數據,來獲得平台的信任背書,從而實現陌生人到熟人的初步轉變,在TBK中,藉由ZkSnark和VDF函數。

TBK為每個用戶搭建了自己掌握的數據檔案和唯一ID,利用非對稱加密和零知識驗證,對於用戶的身份信息進行核對和驗證,而不需要中心化伺服器,在保護了用戶隱私的同時,也解決了信任背書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美國去中心化的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魔獸懷舊服中級挖礦去哪裡挖 瀏覽:415
鴻博股份區塊鏈 瀏覽:742
aot慈善幣1月19日礦機 瀏覽:973
現在哪個比特幣網可以交易 瀏覽:18
挖礦幣開盤怎麼寫開盤詞 瀏覽:421
礦機傳媒廣告背包 瀏覽:242
數字貨幣交易所MSOKEN 瀏覽:664
比特幣病毒2017 瀏覽:729
40萬螞蟻礦機 瀏覽:623
比特幣錢包簽名怎麼搞 瀏覽:586
數字貨幣最收藏價值 瀏覽:786
區塊鏈node 瀏覽:722
比特幣挖礦對氣候 瀏覽:320
購買比特幣屬於詐騙類的那種 瀏覽:772
btc圖表怎麼看 瀏覽:144
俄羅斯科學家計算機挖礦 瀏覽:761
明日之後礦機挖一次要多久 瀏覽:862
微星200系列主板挖礦 瀏覽:400
數字貨幣包括啥 瀏覽:409
為什麼不買熊貓礦機 瀏覽: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