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去中心化 > 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思維

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思維

發布時間:2023-09-19 20:51:45

Ⅰ 為什麼說去中心化和開放是互聯網思維的中心

請重點參考加粗部分: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聯網思維的是網路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在網路的一個大型活動上,李彥宏與傳統產業的老闆、企業家探討發展問題時,李彥宏首次提到「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他說,我們這些企業家們今後要有互聯網思維,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聯網,但你的思維方式要逐漸從互聯網的角度去想問題。現在幾年過去了,這種觀念已經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甚至企業以外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人所認可了。但「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也演變成多個不同的解釋。

互聯網思維是怎麼產生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互聯網技術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其在商業層面的邏輯。工業社會的構成單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構成互聯網世界的基本介質則是無形的比特。這意味著,工業文明時代的經濟學是一種稀缺經濟學,而互聯網時代則是豐饒經濟學。根據摩爾定律等理論,互聯網的三大基礎要件——帶寬、存儲、伺服器都將無限指向免費。在互聯網經濟中,壟斷生產、銷售以及傳播將不再可能。

在一個網狀社會,一個「個人」跟一個「企業」的價值,是由連接點的廣度跟厚度決定的。你的連接越廣、連接越厚,你的價值越大,這也是純信息社會的基本特徵,你的信息含量決定你的價值。所以開放變成一種生存的必須手段,你不開放,你就沒有辦法去獲得更多的連接。

農業文明時代,最重要的資產是土地跟農民,工業時代最重要的資產是資本、機器(機器是固化的資本)、流水線上被異化了的人。工業時代早期考慮最多的是異化的人,因為人也被當作機器在處理。人只是流水線當中的螺絲釘。

到了知識經濟的時代,最核心的資源,一個是數據,一個是知識工作者,就是德魯克在上個世紀末講的KnowledgeWorker。企業的管理也會從傳統的多層次走向更加扁平、更加網路、更加生態的方式。讓KnowledgeWorker真正能夠創造價值,變成任何一個組織和整個社會最重要、最需要突破的地方。

Ⅱ 所有人都在說「去中心化」,但你真的懂嗎

在科技領域的文本詞庫里,「去中心化」是個高頻詞彙,大佬喜歡說,媒體喜歡用,似乎多少有些老生常談,也難窺其深層奧義。前段時間,去參加一場發布會,突然看到羅輯思維CEO脫不花PPT上的一句話,覺得這也許是在互聯網這個維度下對「去中心化」的最佳詮釋,那就是:「每一個人的宮廷正在拔地而起。

事實上,「宮廷」這個詞無疑抓到了某種本質,今天來談談「去中心化」,以及在更為宏觀的維度上,它究竟是個啥。

直觀上看,互聯網誕生至今就是一個不斷將權力沉澱至個人的過程,一切只為「我」服務,移動時代更是如此,將每一個人擱置在世界中心,其最佳視覺案例無疑是手機地圖,就像作家尼克·比爾頓在《翻轉世界》中所言,「你朝街上任何一個方向前進,無論哪個方向,整個畫面都會隨你位置移動,這是個重大轉變,在紙張世界,地圖和位置是以地方或地標為根據,而不是你的所在地。從現在開始,你就是起點,數字世界跟著你走,而不是你跟在它後面。」

這種反轉豈止於此,如你所知,資本與技術的福祉正在惠及每一個人,用脫不花的話說:「當人成為世界中心,每一個人都變成了一位『君王』。我們這代創業者就是要為君王打造一座宏偉的宮廷。」當一個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隨時調遣上百名司機,廚師,甚至說書人,委實用極低成本搭建了私人的馬廄,御膳房和翰林院——甚至有時連窘境都與君王頗為相似,譬如在資訊獲取上,當大數據編纂的私人閱讀代替了傳統編輯認為「合適的內容」,每個人都會多少掉入桑斯坦在《信息烏托邦》中所言的信息繭房之中,從而少了幾分「逆耳」之言。

嗯,不難理解的是「所有行業都是服務業」,真正令人驚喜的是,資源配置和聚合方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從權威,國家意志,乃至資本等確定性方式上轉向每個具體的人。忘了誰說過,19世紀屬於帝國,20世紀屬於大公司,那麼21世紀無疑屬於個人——就像手機地圖上那個隨你而動的小藍點,你不必再以某個特定地標為中心,無論是被服務的諸位「君王」,還是氣宇軒揚的創業者,只需站在原地,喊一聲「我要」,若有人響應,那麼必將迎來資源的圍攏。

事實上,資源的反轉是人與人之間充分合作的一個必然結果。常識是,現代社會經濟繁榮和人類不斷推動協作細化息息相關,細化的結果自然是編織出一張日趨互為依存的網路,而這張網路也註定在演化過程中不斷放大單點價值,從而誕生脫不花所言的「君王」。

於是「去中心化」的意涵也就浮現開來:由於「中心」的分散化(最近一個好例子就是比特幣的回歸),任何領域都可以自下而上編織起一張巨網,其最終目的是——由近及遠地還原全貌。

就像比特幣將對權力的信任轉化成數學問題;在我看來,從任意節點的視角出發,以它為中心,由近及遠地拼接和還原成一個網狀世界,這是個迷人的結構,因為它發生在任何領域。看過TED上一個演講,大意是,很長一段時間,人類習慣以自上而下的樹狀結構描述不同認知系統:物種圖譜,知識體系,法律體系,組織結構等,作為一種強調對稱的視覺象徵,也許是自然地位所致,樹狀圖非常直觀地顯露出人類對秩序和可歸納性的迷戀。當然,這是一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幻覺,不同中心還原成一張網狀結構也許更接近真相。

TED上這位講者就舉了幾個不同領域的例子:譬如,物種之間的密集細菌網路將看似無關的物種連接起來,交織成一張生物網路;現代神經學認為,大腦內部沒有那麼嚴格的分區,不過是一張互相關聯的神經網路;互聯網時代企業轉型也正在向恐怖組織學習,權力分散,個體獨立,編織成一張價值之網。

我個人認為,最好的例子是宇宙。

盡管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謎,但通常認為,宇宙沒有空間上的中心概念(五道口除外),星球之間通過引力等作用互相連接成一張網路,任何一點都可宣告自己是宇宙中心(從這個角度,所謂「地心說」和「日心說」更多是數學問題),就像《大爆炸:宇宙通史》中所言:「大爆炸發生在每一個地方,這里沒有『爆心』……每一個星系群看起來都在遠離我們而去。如果有一個觀測者在這些遙遠的星星上回望我們,他也會看到同樣景象,也可能同樣地以為自己位於擴張的中心。」

嗯,無論微觀尺度上每一個「正在拔地而起的宮廷」,還是宏觀尺度上每一個星球,所謂「去中心化」也許只是一種可被嵌套的模型,也許真有可能是萬物規律,誰知道呢,但可以確定的是,只有將認知升級到這一層,才能對「去中心化」有更好的理解。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體,致力於為您提供文字優雅的原創科技文章;微信公號:李北辰)

Ⅲ 互聯網思維為什麼要追求平等去中心化

1、互聯網是自由的地方
2、人們喜歡自由的選擇攝取內容
3、只有讓人們感到自由的方式才能激發平等條件下的個體中心化,才能有聚集效應
所以咯!回答完畢

Ⅳ 互聯網中的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最近「區塊鏈」的熱度,一直高漲,可能大家都認為比特幣的瘋狂,會落到區塊鏈,有點像VR元年的時候,創業者都蜂擁而至,某種程度上,可能和那本書的名言有關:站在風口上 豬也能飛起來!但小米這「豬」,是一個非常精細的產品。

本文主要解讀一個創業者過渡解讀和放大的詞「去中心化」。

往往創業者或者某些執迷於創業的人,在公開場合中,說產品的時候會說,我們的產品是「去中心化」的。

對於事情,對於所謂的不明覺厲,人們是盲目的,那麼「去中心化」到底是什麼?要想了解「去中心」化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中心化」。

1、互聯網是信息傳遞的新的形式,中心化就是信息集中發布,參與者往往沒有話語權,這里的話語權就是引導輿論導向級別的話語權;

2、去中心化就是參與者可以有話語權,並且可以發聲,可以自由傳播信息;

中心化是如何形成的?

因為信息資源的匱乏導致中心化,在某種程度上,互聯網的用戶群也是中心化形成的原因;

去中心化是如何形成的?

因為信息資源的規范導致中心化,在某種程度上,互聯網用戶群的上升,具備了構建去中心化的條件,同時用戶對於信息需求擴大。

Ⅳ 互聯網思維帶來了什麼

問題一:互聯網思維帶來了什麼 一、「互聯網思維」一詞的起源:
「互聯網思維」一詞最早的提及者應該是李彥宏,在2011年,李彥宏在一些演講中,就曾偶爾提到這個概念,意思是指要基於互聯網的特徵來思考,他的描述非常的碎片化,所以並沒有引起重視。在互聯網行業主要的社區網站之一「知乎」上,最早關於「互聯網思維」的提問,也要追溯到2011年,但當時幾乎無人應答。
2012年,雷軍開始頻繁提及一個相關詞彙――互聯網思想,幾年來,雷軍一直試圖總結出互聯網企業的與眾不同,並進行結構性的分析。從他的兩篇文章中,可以追溯他思路的變化:2008年的《關於互聯網的兩次長考》,以及2012年的《用互聯網思想武裝自己》。在2012年的每一場公開演講中,雷軍都會使用這個詞,但起初小米影響力尚有限,除了眾多米粉十分推崇之外,並沒有引起其他人包括媒體的跟進。
2013年,隨著雷軍曝光度的不斷提高,一些如羅振宇等自媒體人士開始頻繁提及「互聯網思維」(好像是從羅振宇開始「思想」又變回了「思維」),一些TMT行業的記者也開始引用這個詞。
在2013年中,我們能看到「互聯網思維」有如下重要曝光:
――2013年11月3日,新聞聯播發布了專題報道:互聯網思維帶來了什麼;
――2013年11月8日,小馬哥在一次發言中,以這個詞為結語:互聯網已經改變了音樂、游戲、媒體、零售和金融等行業,未來互聯網精神將改變每一個行業,傳統企業即使還想不出怎麼去結合互聯網,但一定要具備互聯網思維。(摘自馬化騰2013年「道農沙龍」發言)
行業領軍人物和新聞聯播的連續引用,將這個詞迅速推上了風口浪尖。之後就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各類媒體紛紛搖旗吶喊,各種解讀日益喧囂,一時好不熱鬧。
二、「互聯網思維」一詞為什麼能夠攀上神壇
這個詞彙的走紅,直接原因是一些企業規模不斷壯大(騰訊1000億美元市值,小米估值100億美元),從業人士開始變得越發自信,他們需要一個詞彙來統一表達與傳統企業的區別,用來區隔他們的身份。
仔細研究現在各種跟這個詞彙有關的言論,無論是以用戶為中心,增強服務,數據管理等等,都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在早些年,相關的表達都曾經在一些行業,家電、快銷、零售、房地產……輪替出現過,沒有什麼大的變化。但為什麼又可以熱炒一次?這個就得說到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了,這個要分四個階段來說。
1、互聯網的核心本質是將信息電子化,並在這個基礎上完成存儲和傳輸。信息在變成「比特」之後,傳播的效率大大增強,這個變化是龜速和光速之間的差異,因此所帶給人類社會的變革也是顛覆性的。但這種變革是漸進的,因為人類對信息傳播效率的需求並不一致,科研機構、軍事單位對信息溝通效率的需求最為迫切,因此他們成為互聯網的發明者,在他們開始了二十多年之後,互聯網才真正進入民用階段。
2、既然互聯網主要是改變了信息傳輸的效率,因此大部分互聯網企業都是在對信息進行結構性整理,並在這個基礎上提供服務。簡單分類一下,大概這么幾項:
A、信息交流:如通訊工具、郵箱、電子商務平台、社區等;
B、信息娛樂:如互動游戲、音視頻網站等;
C、信息安全:如網盤、雲盤或者殺毒工具等;
D、信息計算:雲計算,數據挖掘等等……
無論這些企業的定位或者描述多麼的復雜,所開展的業務多麼的紛亂,撥開他們的外衣,你會發現大部分企業所提供的仍然是信息服務。
3、人類活動本質上是由兩種交流構成的,一種是信息流,一種是物流。當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傳輸效率和安全性不斷提高,單位成本不斷降低,同時也就影響了物質的流通。很多......>>

問題二:互聯網思維帶來了什麼 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聯網產品、互聯網企業;
這里指的互聯網,不單指桌面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是泛互聯網,因為未來的網路形態一定是跨越各種終端設備的,台式機、筆記本、平板、手機、手錶、眼鏡,等等。
互聯網思維,更注重人的價值編輯
互聯網思維是怎麼產生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互聯網技術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其在商業層面的邏輯。工業社會的構成單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構成互聯網世界的基本介質則是無形的比特。這意味著,工業文明時代的經濟學是一種稀缺經濟學,而互聯網時代則是豐饒經濟學。根據摩爾定律等理論,互聯網的三大基礎要件――帶寬、存儲、伺服器都將無限指向免費。在互聯網經濟中,壟斷生產、銷售以及傳播將不再可能。
而且,一個網狀結構的互聯網,是沒有中心節點的,它不是一個層級結構。雖然不同的點有不同的權重,但沒有一個點是絕對的權威。所以互聯網的技術結構決定了它內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平等是互聯網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
在一個網狀社會,一個「個人」跟一個「企業」的價值,是由連接點的廣度跟厚度決定的。你的連接越廣、連接越厚,你的價值越大,這也是純信息社會的基本特徵,你的信息含量決定你的價值。所以開放變成一種生存的必須手段,你不開放,你就沒有辦法去獲得更多的連接。
所以,互聯網商業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平等、開放基礎之上,互聯網思維也必然體現著平等、開放的特徵。平等、開放意味著民主,意味著人性化。從這個意義上講,互聯網經濟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經濟。
農業文明時代,最重要的資產是土地跟農民,工業時代最重要的資產是資本、機器(機器是固化的資本)、流水線上被異化了的人。工業時代早期考慮最多的是異化的人,因為人也被當作機器在處理。人只是流水線當中的螺絲釘。
到了知識經濟的時代,最核心的資源,一個是數據,一個是知識工作者,就是德魯克在上個世紀末講的KnowledgeWorker。企業的管理也會從傳統的多層次走向更加扁平、更加網路、更加生態的方式。讓KnowledgeWorker真正能夠創造價值,變成任何一個組織和整個社會最重要、最需要突破的地方。
2互聯網成為生活中的「水和電」編輯
互聯網思維成為最根本的商業思維
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企業運營的整個鏈條中,從基礎應用(如Email發郵件、微信發通知、網路查信息)到商務應用(如在線協同辦公、在線銷售、在線客服),乃至用聯網思維去優化整個企業經營的價值鏈條。
互聯網化將成為下一波商業浪潮中最關鍵的詞彙。在日經2013年全球ICT論壇(信息與通訊技術Informationand municationsTechnology,簡稱ICT)上,時任華為公司輪值CEO的胡厚昆說到:「在互聯網的時代,傳統企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基於互聯網的顛覆性挑戰。為了應對這種挑戰,傳統企業首先要做的是改變思想觀念和商業理念。要敢於以終為始地站在未來看現在,發現更多的機會,而不是用今天的思維想像未來,僅僅看到威脅。」
「互聯網正在成為現代社會真正的基礎設施之一,就像電力和道路一樣。互聯網不僅僅是可以用來提高效率的工具,它是構建未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思維應該成為我們一切商業思維的起點。」
今天看一個產業有沒有潛力,就看它離互聯網有多遠。復星集團CEO梁信軍指出,互聯網在過去一年中......>>

問題三:互聯網思維帶來了什麼? 互聯網思維帶來了是各行各業的產業變革
讓我們把產品都藉助互聯網思維,發揮更大的作用

問題四:互聯網思維是什麼 1)免費
這是很多互聯網公司之所以建立「運營體系」的核心,因為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是建立在「主營業務免費」的基礎之上,用戶不會為其核心業務直接買單,這是互聯網公司不得不建立運營體系,一方面想方設法留住用戶關注度,另一方面尋求其它途徑獲得利潤,比如廣告、游戲、虛擬道具等。
對於傳統企業來講,其產品或者服務的邊際成本不可能像互聯網公司那般趨近於零,所以很少有人把主營業務免費提供給用戶。不過小米也告訴整個行業,他在以成本價銷售產品,並不希望通過手機硬體利潤賺錢。
2)速度
互聯網的也算是競爭極其殘酷的行業,應為技術門檻低,山寨成風,任何一家今天還活著的互聯網公司都要感謝當年創始人拚命三郎的精神。在互聯網領域,速度就是生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對於傳統企業來講,被山寨的速度可能不像一個網站那麼快,但是手機產業的山寨水平其實並不輸給互聯網公司。所以,今天可以說任何行業都在與速度賽跑,那些跑的慢都被人們遺忘了。
3)極致
什麼叫極致?就是完美至極!互聯網人打磨產品的精神是追求完美的工匠心態,這點不亞於喬布斯。不過這也要感謝激烈的競爭環境。不做到極致沒有人尖叫,沒有尖叫就沒有傳播,沒有傳播就沒有營銷,沒有營銷就沒有未來。
營銷的初衷是「營造銷售的氛圍」,基於互聯網的各大社交平台提供了免費的營銷傳播通路,這是天賜良機!但用戶只願意傳播那些真正令他們尖叫的產品,那些超越用戶想像2倍的產品會最大面積得到免費傳播。在互聯網上,花錢的廣告遠不如免費的口碑值錢。
4)迭代
既要追求速度,又要追求完美,這不是矛盾嗎?是啊,產品經理通常都很糾結,每天在抓耳撓腮做著「取捨」。而互聯網上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對於互聯網精神打造的產品所與生俱來的「瑕疵」也具有極大的包容性。
他們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些讓用戶「尖叫」的功能、性能和特質上,而忽略了其他不足的地方,那些出眾的點贏得了用戶的感動,也讓用戶由衷地相信,下一版會好的。所以雷軍的小米手機在經過幾個版本的迭代之後,終於接近我對小米第一個版本的期待了。
5)用戶
互聯網思維主導下的產品是非常注重用戶體驗的,優秀的產品經理都在專研如何通過產品這個載體與用戶「神交」,雖然互聯網企業堅持認為用戶不是直接給你錢的「消費者」,但是用戶對你的關注和評論決定了企業的生死。
對於傳統企業來講,更加應該重視用戶體驗,每一個用戶本質上都可能成為產品的「使者」。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需要將用戶體驗從原來的產品品質提升到一個更加廣義的層面,從用戶第一次聽到你的產品開始到最後的維修或者退貨,中間100多個體驗環節,每一個單點都值得優化和提高。
6)質變
互聯網企業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當用戶達到一定規模之後,突如其來的「變質」,QQ從一個聊天工具先是變成了一個社交平台,再成為一個媒體巨頭,然後變成了一個娛樂帝國;十年之後,同樣是在騰訊,微信又一次從一個聊天工具變成了社交平台,然後又成為了一個媒體平台、產品客服平台,之後又稱為了游戲平台,然後增加了支付,突然成為了無所不能的交易平台,開始觸動了阿里巴巴電商生態的乳酪。
量變帶來質變,這就是用免費或者成本價銷售產品帶來用戶規模之後的一種新的可能性,這種質變會影響到周邊一些其他傳統產業,這就是互聯網的魅力。就像兩個武林高手一直在拼殺對峙,旁邊一個小娃娃在觀戰;某一天,打著打著,兩個高手轉身一看,那個小娃娃已經變成一個巨無霸,並且對他倆虎視眈眈,這個時候他們終於停手了,商量如何一起對付這個當年的小毛頭……
這就是互聯網......>>

問題五:互聯網思維帶來了什麼 商機,無限商機;快速交流,使人們思維變得敏捷靈活。。。。。。。。。。。。。。。

問題六:互聯網思維在經濟上有什麼優勢 互聯網思維說白了就是 用戶思維 營銷思維 快速試錯,沒什麼神秘的。
經濟是一種宏觀量,沒有可搭在一起說的

問題七: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問題八:什麼叫互聯網思維 這個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只是講利用互聯網來完成是實施某一個工作或項目,二不是用傳統的基本以人為手工來完成一項復雜的工作,這個概念很寬泛,不針對某一個特定行業,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解釋。

問題九:什麼是真正的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現在已經被濫用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為什麼隔壁老王的水果攤賣得好?因為互聯網思維。為什麼你初中畢業的同學做淘寶發了大財?因為互聯網思維。可是這些是真正的互聯網思維么?互聯網思維僅僅是在網上售賣商品么?
君不見,火遍京城的「雕爺牛腩」、「黃太吉傳統美食」,都是將傳統的餐飲行業成功融入了互聯網思維。但是,如果不透徹理解互聯網思維的精髓,是很容易流於形式的。因此,准備向互聯網轉型的傳統行業,必須理解什麼是真正的互聯網思維。
以用戶為中心
傳統企業想要進行轉型,首先要摒棄「客戶是上帝」這種思想。在這種思維方式中,只提供服務給付費的人。然而,在互聯網思維中,使用產品或服務的人,才是上帝。互聯網思維最重要的,就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用戶思維。很多通過互聯網思維獲得成功的企業,他們的產品不僅免費,甚至有的倒貼錢進行宣傳。最近,很多外賣網站打得不亦樂乎,用戶購買早餐有的打五折,有的甚至免費。
很多傳統企業都不明白這種方式,認為這種行為簡直不可理喻。但互聯網思維就是這樣,首先要積攢用戶,以用戶為基礎建立商業模式。所以,在搶奪用戶上,互聯網公司是絞盡腦汁,打車送現金、免費吃早餐層出不窮。
要讓用戶尖叫

小米董事長雷軍曾說過,極致就是把自己逼瘋,把別人逼死。現如今,所有的產品高度同質化,怎樣才能從眾多產品當中脫穎而出?如果你的產品或者服務能夠做到極致,好得超出他們的預期,自然就會脫穎而出獲得成功。但是這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好的產品是需要不斷地糾正、完善,才能夠獲得成功。
很多傳統企業把產品售賣出後,就不再管用戶的使用情況。而在互聯網思維中,產品售賣出去,僅僅是一個開始。把握住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利用用戶的參與和反饋逐步改進產品,快速迭代,才能夠逐漸取得成功。例如,免費的殺毒軟體其實不止360一家,小紅傘、Avast等國際知名殺毒軟體都有免費版供用戶使用,但隨著360的不斷更新,貼近消費者需求,最終甩開其他產品,成為真正的巨頭。
重視用戶體驗

在這個社會化媒體時代,好的產品即使不投放廣告,也會自然而然形成口碑傳播,甚至成為社會話題。哪怕是產品做得再好,如果不重視用戶的體驗,最終也只能走向消亡。現在手機市場中,蘋果的IOS系統炫酷的界面和流暢性明顯高於安卓系統,但在市場佔有率方面,卻只有12%,遠低於安卓系統63%的市場佔有率。蘋果過高的價格定位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是在於安卓系統的開放性,讓用戶能夠更深入的參與到系統的優化與更新。
傳統企業如果只看到了砸錢,而沒有認識到用戶體驗才是王道,那麼很可能遭受挫折。例如,前一陣占據市場很大份額的凡客誠品,因為盲目擴張,看不起傳統服裝業,揚言收購LV。這就是放棄了「體驗至上」的思維方式。結果是,用戶紛紛放棄凡客誠品。最後,它的用戶數量大幅下降,現在員工總數已經只剩下了300人。
商業模式轉變

互聯網思維強調的,首先不是獲得盈利,而是獲取用戶,這正是與傳統思維不同的地方。傳統企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在互聯網時代,已經顯得格格不入。互聯網企業的模式是通過傳播讓用戶在看到產品前已經了解到產品有多好,甚至讓用戶自發的宣傳,成為粉絲。例如小米手機的營銷方式就是這樣。這種模式下,免費的產品成為了可能。
企業通過免費策略爭取用戶,達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為企業帶來質變,甚至自發帶來傳播。騰訊QQ也是在宣布免費後,才得到爆發式的增長,最終成為互聯網巨頭之一。當然,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盈利都是最終目的,產品免費是手段,目的是打造一個新的價值鏈,通過......>>

問題十: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由眾多點相互連接起來的,非平面、立體化的,無中心、無邊緣的網狀結構。它類似於人的大腦神經和血管組織的一種思維結構。比如傳統的寫作和解讀,常採用線性順序。由於受稿紙和書本有限空間的影響,人們必須按一定的時空和邏輯順序,來書寫或解讀某種信息。而電腦寫作和解讀,信息載體幾乎沒有空間限制,完全可以突破時間和邏輯的線性軌道,自由翱翔於思維的廣闊天地,進行隨意的跳躍和生發。它可以在文本的任何一個節點上,增加和補充新的思想內容,刪除不合主題的冗餘材料,不同的部分可以任意調換先後次序,進行自由組合。因此思維不再被強制地運行在一個線性維面上,而是允許在四通八達的網路中穿梭往來。傳統文本的定位,常常靠頁碼的前後順序,其修改也是從前往後逐句逐字地進行。而電子文本利用「查找」或「定位」功能,可以超越時空順序瞬間到達具體目標,尤其是相同問題的修改,可以利用「替代」功能一次性同時完成。另外,傳統文本屬於線性敘事,事件的發展順序都是精心安排的,就是有插敘、倒敘、補敘等,其敘事流程也不可更改。由於電腦超文本的鏈接功能,作者能隨意地從電子文本的一點跳到另一點,從而打破了線性敘事的神聖規律。

Ⅵ 三,互聯網+時代下領導者具備哪些特質

互聯網+時代下領導者應具備以下特質:
互聯網去中心化的思維,管理權趨向扁平化;
具有大數據時代的戰略眼光,重視數據的有效性;
懂得調動信息化時代中的每一種資源,以合作共贏的方式或者合夥的方式代替以往的僱傭制度。

Ⅶ 移動互聯網思維究竟是個什麼鬼

移動互聯網思維概述編輯
移動互聯網思維,是一種多維網路狀的生態思維。這種生態思維,以節點彼此連接,形成大小不同的生態圈。不同生態圈之間也彼此連接形成更大的生態圈。更大生態圈再彼此連接,形成更大更大的生態圈或系統。以此類推,沒有終極。

移動互聯網思維有兩大要素編輯

連接
連接包括兩個層面。第一層面:節點之間是彼此連接的,連接的節點形成圈子;第二層面:圈子與圈子之間也彼此連接,形成更大的圈子或系統。

圈子
圈子也有兩層涵義。圈子本身是通過節點彼此連接形成的,圈子有大有小;無論圈子大小,都是可以內部良性循環的生態圈。

移動互聯網思維兩大特性編輯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指所有的節點、在生態圈中都是平等的。沒有上下、高低、左右、前後、輕重之分。當眾多節點一起連接到某一個節點時,這個節點就成為節點簇,也是一個臨時中心。當眾多節點斷開與這個節點的連接時,這個節點又成為普通節點。因此,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中心離開了節點就無法存在,而不是節點離開了中心無法存在。去中心化不僅僅體現在節點層面,也同樣體現在圈子層面。

夥伴經濟
夥伴經濟,是指所有的節點、圈子在這個生態系統中都是夥伴,而不是敵人。是一種互親、互愛、互惠、互利的關系,而不是競爭、斗爭、戰爭的關系。自然界最穩定的森林植被群落中,各類生物之間的關系,就是一種典型的夥伴經濟關系。

移動互聯網思維的指導作用編輯
移動互聯網思維是一種進化思維,對我們人生的各個方面,從個人,到家庭,到企業,到國家、社會,都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
為了便於大家真正理解移動互聯網思維。下面,我們著重闡述一下,移動互聯網思維在商業模式設計上的指導作用。
按照移動互聯網思維設計的商業模式。首先,它必須要讓自己的終端用戶(消費者)彼此之間形成連接。其目標是讓連接強度更大,連接數量更多。通過這種連接,終端用戶彼此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圈子。其次,自己的這個圈子必須與其他圈子又彼此產生連接。這種連接在符合生態規律的前提下,能夠進一步強化自己圈子的連接強度,增加連接數量。這種圈子的彼此連接又能形成更大的圈子。最後,更大的圈子與其他更大的圈子彼此連接,形成地區級、全國級,甚至全球級的更大圈子。這裡面,圈子內的連接是良性循環的,是互利互惠的;圈子與圈子的連接也是互利互惠的,否則,就無法產生連接。
我們以一個手機生產企業的商業模式為例,在移動互聯網思維指導下,它的商業模式大體是這樣呈現的。姑且命名這個手機品牌為「大路」。
首先,「大路」將通過移動互聯網工具,將所有的粉絲和用戶連接起來了。大家為什麼願意連接呢?因為彼此之間能更好的交流信息、反饋意見。怎樣才能讓連接強度更大呢?產品的質量越好、性價比越高,用戶的忠誠度越高,連接強度就越大。這是最基本層面,如果「大路」這家企業有很好的企業文化,這種文化對用戶就有強烈的吸引力。那麼,連接強度就更高了。如果「大路」這家企業還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大路」的手機就是這個宗教信仰的某種符號、或者某種道具。那麼,連接的強度就可達到極致。連接數量的擴充道理也一樣,用戶體驗越好,用戶分享越多,用戶的數量也就越多。同樣,企業的文化或信仰強大,用戶分享就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力,新用戶的數量也會進一步增長。這樣,這個圈子可以不做廣告、不做推廣,單憑用戶口碑,就能讓用戶連接不斷強化、不斷擴大,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這個手機圈子就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圈。
其次,「大路」這個手機用戶生態圈形成後,還不夠,還應該與其他生態圈進一步發生連接。例如,周圍還有服裝圈,家電圈,教育圈,醫療圈,文化圈,等等各種其它圈子。假設「大路」手機圈又與教育圈中的」英國留學圈「發生了連接,既然英國留學圈能形成這樣的規模,其用戶體驗無疑也應該很棒。那麼,手機圈中有英國留學需求的人,就會方便的享受到英國留學圈帶給自己的良好用戶體驗。或許會成為英國留學圈的新用戶。由此產生的消費利益,手機圈與留學圈按照事先制定的利益分配機制彼此分享。同理,英國留學圈中有購買手機需求的夥伴。也能進一步了解手機圈中對這款手機的詳細評價,可能,也會產生新的手機消費行為。其產生的利益,同樣應該大家分享。
最後,「大路」手機圈,留學圈,電視圈構成的大生態圈,又可以進一步與其他地區和國家的大生態圈彼此連接。形成更大的生態圈,實際也是更大的利益共同體,夥伴經濟共同體。
這就是移動互聯網思維指導下,商業模式設計的根本價值所在。

Ⅷ 「去中心化」是什麼為什麼會成為新的商業趨勢

去中心化商業時代已經悄然來臨,顯然這又會帶來在線市場的一大波紅利,但與以往那些轟轟烈烈地商業模式不同的是,這次它來得悄無聲息。

「去中心化」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詞語,早在很多年前Web2.0這個概念剛剛興起前就有了很多信奉者與實踐者。印象最深的是之前PC時代紅極一時的豆瓣網。但隨著豆瓣的落寞,「去中心化」這個概念彷彿被收藏在時代的角落中。直到張小龍帶著他的微信站在公眾面前,將「去中心化」作為他最核心的產品理念之一再一次推向外界。最近一次這幾個字再次被提起,則是在馬化騰的一次重要演講中,他透露騰訊將推出「去中心化」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以幫助商家從「二選一」的困境中走出來。

可以這樣講,馬化騰的這次演講標志著「去中心化」終於花熟蒂落—— 從互聯理想主義這顆參天大樹上結果,並從高空落到了硝煙四起的現實商業世界中。 而承載它的沃土顯然是以微信為基礎,以連接為核心價值的騰訊大生態。這顆早已膨脹欲裂的果實在落地的同時向外噴灑出的種子得以讓每一個尋求價值突破的商家得以從中獲得新的商業紅利。這些種子就是微信孕育已久的小程序。

從理想到現實,「去中心化」走過了十餘年的光景。在這十餘年中,中國的互聯網完成了兩次重大進化——
1. 智能手機成為大多數人身體的一部分,讓每個人擁有了與他人連接的物理介面與交換信息的能力。
2. 我們獨特的文化讓微信能夠把握機會成為占據人們每日在線時間50%左右的超級應用。換句話說,我們一起組成了「微信」,把彼此拉進了微信時代。

這兩次重大進化,讓我們比其他國家更快地進入「去中心化」發展的快車道中。曾經互聯構建者的終極理想正在變成現實,現實世界中的商業規則也因此發生改變。

這次,它真正開始改變傳統價值創造與傳遞的成本模式。

對於一些朋友來說,上面的內容可能講得有些抽象,下面我會努力用簡單清晰的方式來試圖讓大家明白什麼是「去中心化」以及它對於眼下商業時代的重要意義。

如果你玩過網路游戲,那麼你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就會更加容易。在游戲中我們一般都會擁有兩種視角模式:可以縱覽全局的「上帝視角」以及以我們自己為中心的「第一人稱視角」。

正如我們在玩游戲時的體驗一樣,我們更容易藉助「上帝視角」在眾多的選擇中尋找到通往目的地的捷徑。所以在「上帝視角」的設計思維下,往往大家都會認為存在著一個大多數人都期待獲得的最佳路徑和最優入口。 這個設計者規劃好的,人人必經的「最優入口」往往會成為某個網站或服務的流量中心 。

比如手機淘寶的首頁和某個論壇的手機版:

很重要的一點,藉助上面的這個論壇的例子,你應該明白的是,並不能簡單地說做個社區,或者只要內容來自用戶就是「去中心化」。因為不管內容來自於誰,你依然需要按照規劃好的路徑來創造和獲取信息。道路不會因你而變,該交的「過路費」還得交。

就像下圖這樣,「地圖」清晰而穩定:

通常理解下的「中心」實際上指的就是在「上地視角」這樣的思維模式下,設計出的用戶必經的路口,即「流量分發中心」。 內容是否來自用戶只是附加結果,不要受此干擾。

有了這個基本認識,我們再看「去中心化」就更加容易。相比之下,「去中心化」則是指在似於游戲中的「第一人稱視角」這樣的模式下,將設計焦點放在當前單個用戶身上,伴隨用戶的使用而提供服務的設計模式。

比如下面這兩個例子:

當我們沉浸在「第一人稱視角」中的時候大腦的工作負擔是最輕的,因為大多數都是應激反應,而非理性與邏輯的判斷。所以設計者往往會根據我們「行進」的情況,讓我們需要的工具與服務出現在我們的周圍。這種「唾手可得」的感覺可以讓我們在第一人稱視角中獲得現實世界中難以獲得的掌控感。

在「第一人稱視角」中,每個用戶的所見所得都是千差萬別的。甚至不僅僅因人而異,還會因時間、地點等眾多個性因素而異。當然,與游戲這種極度突出沉浸式體驗不同的是,大家都會期待以最小的成本方式最快地到達自己的目的地,越過所有第三方直接與市場對話。

下面這張圖基本能表達去中心化的這樣一種狀態:

所以聰明的你很可能會說, 這不應該叫「去中心化」,應該叫「多中心化」才對 。如果你能這么想的話,那麼恭喜你,你已經開始真正在理解「去中心化」的本質。人們之所以更習慣稱之為「去中心化」,只是在通過對比過往的模式進行描述而已。

去中心化的核心價值在於能夠有效地將平台日積月累、不斷攀升的運營成本有效地分攤到個人身上。

我沒有用「網路圖」去表達,是因為我覺得它不足以體現出第一視角下「身邊」的感覺。「網」本身也是需要有連接成本的,但「去中心化」則體現的是對信息中介成本極其強大的削減能力。借上面的圖中,來看下「去中心化」表現出的幾個特殊之處:
1. 品牌與用戶都是主體,擁有平等的位置,都可以自成中心。
2. 主體之間都是伴隨狀態,所以彼此之間首先兌現的是時間的價值。
3. 主體之間的推薦構成了信息傳播的基本方式。

所以:
1. 品牌的擬人化運營越來越受歡迎;
2. 用品牌標簽構建出的用戶畫像穩定性更高(因為有時間參數);
3. 用戶群化趨勢成必然,微信群通過流動性保護和加劇了這樣的趨勢;
4. 傳統大品牌通過將自身拆分為用戶某一方面服務的子品牌,構建子品牌矩陣更容易見到效果。這點是與傳統路邊廣告牌那種把自己形象搞大的方式截然相反。
5. 推廣費直接花在用戶身上,而非平台。
6. ...... 

當然還有很多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結果。如果你能夠將這幅圖印在腦海里,那麼相信你會收獲屬於你自己的「去中心化」最優策略。

這里首先說明一下,我並不是指未來所有的服務都要按照「去中心化」的模式去走,而是希望你能夠通過下面的文字了解傳統「上帝視角」這種設計模式在發展中產生的弊端,以此加深對「去中心化」的理解,最終能夠結合自己的業務實際的情況來進行策略上的判斷。畢竟,完全的「去中心化」的平台是不存在的。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一切都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越是競爭激烈的領域越是如此。「去中心化」形成的過程也同樣如此,一步步地讓越來越多的互聯從業者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心思, 從簡單地設計「網站信息地圖」到努力抽象並勾勒出最接近真相的「用戶心智地圖」。

如果某個在線市場的競爭越激烈,就意味著這個市場中的信息提供者就越多,信息容量就越大,對於用戶而言挑選出有效信息的成本就越高。

在互聯網剛剛興起時,給所有人提供一個一樣的推薦列表就夠了,比如雅虎。不過後來還是被Google用一個搜素框趕下神壇。因為Google讓每個人都能在「第一人稱視角」下更有效地直達自己的目標。

同樣的事情也正發生在淘寶、天貓這樣的電商平台上。前幾年電商的高速發展讓平台篩選信息的成本越來越高,分攤到商家頭上就是居高不下的推廣成本。這樣你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電商平台紛紛推出自己的購物節,因空間位置不夠用了,就得從時間上找位置。但問題又來了,購物節這樣的時間窗口雖然帶來的額外的關注度與流量,但依然受困與現有電商導流模式,給平台帶來更大的分發壓力,商家也要想辦法及時消化分攤到自己頭上的高價流量成本。

來自傳統平台官方的「造地」的速度越來越趕不上商家增長的速度。傳統模式下的「流量中心」不夠用了,「過路費」高到讓商家賺不到錢。

所以,單純地開個網店就能創富的時代很快就成為過去。現在則更多是在線下商業保本的基礎上藉助線上來整合供應鏈與物流通道來提升庫存周轉率,或者乾脆明確地將線上投入作為擴展新客的市場推廣費,然後再引導成線下老客戶提升附加值。

當今天貓與京東之間的競爭對商家造成的「二選一」困境,背後就是這個原因。馬雲所說的「傳統電商已死」背後的原因也是這意思。

記住,「去中心化」的本質並不是說消滅中心,而是從用戶的「第一人稱視角」這個設計思路出發,形成多中心的局面。眼下,我們要做的是把腦海中的傳統地圖更新為用戶的心智地圖,為自己的產品服務尋找出「陪伴」的價值。

每個人都希望成為新世界中的超人,而不僅僅是現實世界中的一個平凡的倒影。

成就個體,就是要想辦法讓自己的服務成為用戶「超級裝備包」中的常駐成員。所以下一步,你需要用「去中心化」的思維去打造一款你自己的小程序。

我會在接下來的文章里與你分享關於打造小程序的內容。

閱讀全文

與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思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uas數字貨幣交易平台被騙 瀏覽:48
數字貨幣市場價 瀏覽:627
挖礦怎麼開啟 瀏覽:332
區塊鏈騙局何其多 瀏覽:970
風險預警區塊鏈 瀏覽:92
鑽石dc數字貨幣 瀏覽:959
螞蟻礦池誤刪除了子賬戶 瀏覽:327
萊特幣算力最大的礦池 瀏覽:871
中國區塊鏈政策2019年 瀏覽:740
ipfs合營礦機 瀏覽:749
哈希頓挖礦 瀏覽:561
以太坊怎麼騙局 瀏覽:361
狗狗幣要並入以太坊嗎 瀏覽:366
以太坊怎麼當礦工 瀏覽:526
深圳星網儲區塊鏈有限公司怎樣 瀏覽:793
挖礦要8g顯存 瀏覽:366
比特幣產生的原理圖 瀏覽:882
萊特幣作者 瀏覽:83
挖礦比特幣區塊鏈 瀏覽:319
比特幣1枚多少錢 瀏覽: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