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去中心化 > 去中心化节点人物

去中心化节点人物

发布时间:2023-08-21 06:39:30

去中心化是什么的一个特点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典型特点。

去中心化是一种现象或结构,其只能出现在拥有众多用户或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用户都可连接并影响其他节点。通俗地讲,就是每个人都是中心,每个人都可以连接并影响其他节点,这种扁平化、开源化、平等化的现象或结构,称之为去中心化。

同时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典型特征之一,其使用分布式储存与算力,整个网络节点的权利与义务相同,系统中数据本质为全网节点共同维护,从而区块链不再依靠于中央处理节点,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记录与更新。



去中心化的应用

1、滴滴打车:世界应用广泛的公交车与当下热门APP“滴滴打车”形成了“中心化”与“去中心”的鲜明对比。用户可从身感知:当乘坐公交车时需前往距离乘坐点最近的(集中点)公交站,且其线路覆盖也许只能到达距离目的地一定范围内。

2、以太币:以太币是以太坊的一种数字货币,被视为比特币2.0。以太坊是在比特币的基础上为解决比特币拓展性不足而诞生的平台。开发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利用各种模块搭建应用。而开发者们需要使用以太币来支撑应用的运行。

❷ 结构:去中心化组织里谁更重要

正如我们在个体层面讲的那样,员工已经追求个性化的表现,很多企业也在采用去中心化的结构追求创新。简单说,就是取消层级,把大家拉平。原来公司里有很多部门,每个部门都设置经理。部门底下又有小组,小组还会设置组长。这些组长、经理就是一个个中心。而去中心化,就是不设置这些职位,让组织更加扁平。

举个例子,著名游戏公司维尔福,也就是发明CS、DOTA2的那家公司。它就是典型的去中心化组织。在维尔福,核心管理层下面就没有任何层级了。每个工程师都可以发起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招募队员。做完任务后就解散,大家再去参加或发起其他任务。在这里你没有固定的职位,今天可能是领导者,明天又可能是队员。

为什么要这么干?就是为了避免过多的层级阻碍信息流通,影响创新。在维尔福,每个员工的办公桌都安了轮子,就是为了方便他们随时组成新的团队。

但是,去中心化也有问题。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大家拉平后,企业不知道谁更重要,资源配置就成了问题。原来,资源是围绕一个个“中心”,也就是部门经理来配置的,但是现在没法这么做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假如你已经完成或正在去中心化,怎么判断队伍里谁更重要?资源应该围绕谁来配置?

传统的解决办法面临的挑战就是组织规模的限制,人数不能太多。

比如最简单的做法是,CEO辛苦一点,去了解每个人的贡献。我认识一位创业的老板,他经常在夜里两点发工作朋友圈。我就问他,怎么还在工作?他说李老师你不知道,我们公司没有中层,我的工作就是和所有人谈话,参加所有的会。

他的公司有80人,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已经要熬到两点了,再多一点,规模效益都扩大了,你说他怎么吃得消。

还有其他方法,比如财务可以给每个人核算成本收益,也就是制作个人资产负债表。这是很多公司正在采用的办法,但是也有不足。主要是创意很难量化,没法特别精确。去中心化本来就是为了激发创意,创新绩效占到总绩效的大头儿。那人一多,财务核算的压力自然很大。

所以去中心化的组织,通常员工人数不会太多。因为人数太多,就很难说清楚每个人贡献程度的高低了,资源的配置就没了参考。

有没有解决的办法?今天我给你介绍一个组织行为学最新的研究,看看能不能有新的思路。

发刊词里,我提到了麻省理工的彭特兰教授。如果要评选近20年来对这个领域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我想不出第二位。不知道你刚才有没有注意到,我说创意很难测量。这是一般人的理解,但是彭特兰不信这个邪,他就是要用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组织中的创意是如何产生的。

彭特兰说,如果你把组织看成一艘船,那么个体成员的想法就是一条河流。当这条想法河流不断流动时,船就能顺利航行;当想法河流变成一滩死水,或者形成漩涡,那么船就动弹不得。不仅如此,有时候一些人的想法又会独辟蹊径,指明一个新的方向,开拓新的航道。

这种想法河流是幻觉,还是真的能对绩效起到重要的作用?

彭特兰和同事发明了一款叫做“计量徽章”的可穿戴传感器。它和你的手机差不多大,里面内置了摄像头、麦克风以及分析芯片,可以测量交流活动中的各种数值,比如话语转换频率、语气、语速,以及相对视角,也就是你在倾听,还是在发表意见等等。

当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携带这样的传感器后,彭特兰就能记录下想法在团队里被加工的轨迹。经过计算,最终得到一张展现互动模式的社会网络图。你可以想象一下,图中人和人因为交流而相连,连接线条的粗细表示信息交流的多少。

测量一个组织的互动模式真的有用么?发刊词里,我提到了他在美国银行呼叫中心做的实验。那时我只是泛泛讲了一下,今天我来详细和你说说。他们在3000多名员工中随机选取了4个团队,每个团队有20人,互为对照组,用刚才说的“计量徽章”记录成员的互动过程。

在呼叫中心里,评判生产率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平均通话时长。时长越短,说明个体处理问题越快,那可以接的电话就越多。这决定了运营的成本。如果平均通话时长减少5%,那么20人的团队每年就能节省100万美元。

通过测量,彭特兰发现,只需要作出一些很小的改变,就能提高团队的互动水平。比如,原来团队成员是轮换休息的,如果安排他们统一休息,那么大家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充分交流,产生更多创意。
甚至更小的改变,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调整食堂桌子的大小,把原来的方桌改成圆桌,等等,这些都起到了作用。

采用类似的做法之后,平均通话时长显著下降。单单提高互动水平,呼叫中心的年绩效就提高了1500万美元,这个数字大大高出了原有去提高管理水平的效果。

在这之后,彭特兰的团队与全世界大大小小20多家不同种类的企业做了实验,发现互动水平对于绩效的贡献超出我们原有的想象。甚至在他的所有测量中,贡献率没有低于50%的。换句话说,与其改善管理手段,不如直接促进互动。

彭特兰用数据测量的方式,证明了互动、想法河流对于企业的巨大作用。那和今天我们讲的去中心化组织有什么关系?它能怎么帮到我们?

在彭特兰看来,虽然部门经理职位消失了,但是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组织内的成员的贡献依然是不平等的。我在下面给你准备了一张对比图。

上面是一个传统组织的互动网络图。你可以看到,有一个人,从他身上发出的线条都特别粗,说明他和其他人的互动很频繁,而其他人之间的互动则很少。这个人不用多说你也知道,一定是领导。

下面是一个去中心化组织的互动网络图。你会发现,虽然没有明显的中心,有些人身上发出的线条,还是比别人粗一点,而且他们往往和更多的人有连接。这是怎么回事?

我想让你跟我把思维稍稍跳跃一下,目光从人身上移开,聚焦一种动物:蜜蜂。你知道蜜蜂是怎么进行团体行动的么?不要小看这种小动物,它们的行为方式和人类出奇相似。

对于蜂群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选择筑巢的地点。它们会派出一小拨“侦查蜂”去探索环境。找到理想地点的“侦查蜂”返回大部队后,会通过一种舞蹈的方式,把信息传递给更多“侦查蜂”。于是,在它的带领下,更多的“兄弟”会去检验这个地方,回来后根据自己的判断,继续跳舞。当跳舞的“侦查蜂”数量超过一个临界值时,蜂群就会集体飞到那里去。

好,再把思维转回人类身上。彭特兰发现,在组织中,有一类人就像那只最早发现目标的“侦查蜂”一样。他们在互动模型当中,处于节点的位置。他们往往是想法河流的发起者,以及重要的传递者。流经他们身上的线条,又粗又多。彭特兰把这类人称为“节点人物”。

“节点人物”有哪些特点?如果我们进行归类,会发现他们主要做了这三件事:

很明显,“节点人物”就是推动组织产生更多有效互动的关键。既然互动对于组织来说极其重要,那么“节点人物”就应该成为去中心化组织中更重要的人,资源就应该围绕他们来配置。

你可能会问,我没有彭特兰发明的仪器怎么办?2018年,我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我和一家创业五年的公司合作,他们有150人左右。同样没有专业的设备,我们就利用手头可以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如:

我们给以上这些数据,设置不同的权重,而且采用灵活的记分策略。比如一个人在讨论中提出主宰性意见,让别人没法说话,就要相应扣分。

当我拿着报告给他们的老板看时,他很兴奋,因为结果和他预想的基本吻合。他还因此留意到了几个,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优秀员工。

我把其中一个指标的测量图放在了下面。那些“大圆点”,就是刚才说的“节点人物”。

你看,如果组织已经完成了去中心化的改造,一时不能找到谁更重要,就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考察谁是“节点人物”,谁推动了组织进行有效互动。资源,就应该围绕他们来配置。

<<< 得到 组织行为学 学习笔记

❸ 人物刻画中心化什么意思

中心决定节点。人物刻画中心化的意思就是在绘画人物过程中应中心决定节点,节点必须依赖中心,节点离开了中心就无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

❹ 什么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中心化是几个经过认证的嘉宾在讲话,所有其他人都在听。去中心化是每个人都可以讲话,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听或者讲。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
中心化的意思就是是中心决定节点,节点必须依赖中心,节点离开了中心就无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❺ 结构:去中心化组织里谁更重要

模块二  领导团队

第17讲  结构:去中心化组织里谁更重要?

➖➖➖➖➖➖➖➖➖➖➖➖➖➖➖

️结构:去中心化组织里谁更重要?

️公司里有很多部门,每个部门都设置经理。部门底下又有小组,小组还会设置组长。这些组长、经理就是一个个中心。

✨而去中心化,就是不设置这些职位,让组织更加扁平。

️之所以去中心化就是为了避免过多的层级阻碍信息流通,影响创新。

️去中心化也有问题。➡️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大家拉平后,企业不知道谁更重要,资源配置就成了问题。

➖➖➖➖➖➖➖➖➖➖➖➖➖➖➖

️去中心化组织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解决办法面临的挑战就是组织规模的限制,人数不能太多。

️去中心化的组织,通常员工人数不会太多。➡️因为人数太多,就很难说清楚每个人贡献程度的高低了,资源的配置就没了参考。

➖➖➖➖➖➖➖➖➖➖➖➖➖➖➖

️创意是如何产生的

️彭特兰要用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组织中的创意是如何产生的。

️彭特兰说,如果你把组织看成一艘船,那么个体成员的想法就是一条河流。

️当这条想法河流不断流动时,船就能顺利航行;➡️当想法河流变成一滩死水,或者形成漩涡,那么船就动弹不得。

️互动水平对于绩效的贡献超出我们原有的想象。所以说与其改善管理手段,不如直接促进互动。(多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碰撞会产生奇妙的想法。)

➖➖➖➖➖➖➖➖➖➖➖➖➖➖➖

️节点人物

️彭特兰发现,在组织中,有一类人就像那只最早发现目标的“侦查蜂”一样。他们在互动模型当中,处于节点的位置。

️他们往往是想法河流的发起者,以及重要的传递者。➡️流经他们身上的线条,又粗又多。彭特兰把这类人称为“节点人物”。

️“节点人物”有哪些特点?

️️️

与带头的“侦查蜂”一样,他们喜欢率先发起协作、组织讨论,但又不发表主宰性的意见,而是鼓励想法河流继续前进。

他们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团队内部,也体现在团队之间。他们推动想法跨越小组的界限,把“讨论圈”的边界向外扩展,就像第一只“侦查蜂”一样会不断拉同伙加入。而且,他们擅于分享外部的情报。

他们擅长制定规则,总是保证推进的方向不发生严重偏离,而且为信息传递保驾护航。

️“节点人物”就是推动组织产生更多有效互动的关键。

️既然互动对于组织来说极其重要,那么“节点人物”就应该成为去中心化组织中更重要的人,资源就应该围绕他们来配置。

➖➖➖➖➖➖➖➖➖➖➖➖➖➖➖

️如何简单地找到节点人物

️利用手头可以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如:️️️

统计员工收发邮件、发起讨论的次数。

统计员工主动召开会议,并制定讨论规则的次数。

记录企业微信等平台上,员工沟通交流的次数。

记录工作系统上,员工对创意进行加工,或者驳回的次数。

✨给以上这些数据,设置不同的权重,而且采用灵活的记分策略。

️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考察谁是“节点人物”,谁推动了组织进行有效互动。资源,就应该围绕他们来配置。(资源围绕节点人物进行配置。)

❻ 去中心化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浅显易懂的例子

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就是在一个分布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节点之间彼此可以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而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

在解释这个概念时包括举例,很多人往往陷入一个困局:去中心化就是不要中心,在这样的困局里,一个本来说得通的例子也往往会陷入自相矛盾中。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中心多元化,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中心对每个人不具备强制作用。

然后就要进入我们的举个 环节。从最近的“救命文档”说起。河南暴雨,一个从河南走出的大学生看到灾情后,她想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就创建了这份可以登记、共享和核实、更新的文档,很快就有30多名同学加入参与进来,合作整理。

最终,这份文档由几百万人参与了维护。这是一份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文档,有人发布求助信息,有人跟进,有人更新文档,有人维护秩序,在这份开放的文档里人人平等,维护着一种大家默认的秩序,这是去中心化。

❼ 所有人都在说“去中心化”,但你真的懂吗

在科技领域的文本词库里,“去中心化”是个高频词汇,大佬喜欢说,媒体喜欢用,似乎多少有些老生常谈,也难窥其深层奥义。前段时间,去参加一场发布会,突然看到罗辑思维CEO脱不花PPT上的一句话,觉得这也许是在互联网这个维度下对“去中心化”的最佳诠释,那就是:“每一个人的宫廷正在拔地而起。

事实上,“宫廷”这个词无疑抓到了某种本质,今天来谈谈“去中心化”,以及在更为宏观的维度上,它究竟是个啥。

直观上看,互联网诞生至今就是一个不断将权力沉淀至个人的过程,一切只为“我”服务,移动时代更是如此,将每一个人搁置在世界中心,其最佳视觉案例无疑是手机地图,就像作家尼克·比尔顿在《翻转世界》中所言,“你朝街上任何一个方向前进,无论哪个方向,整个画面都会随你位置移动,这是个重大转变,在纸张世界,地图和位置是以地方或地标为根据,而不是你的所在地。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起点,数字世界跟着你走,而不是你跟在它后面。”

这种反转岂止于此,如你所知,资本与技术的福祉正在惠及每一个人,用脱不花的话说:“当人成为世界中心,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一位‘君王’。我们这代创业者就是要为君王打造一座宏伟的宫廷。”当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随时调遣上百名司机,厨师,甚至说书人,委实用极低成本搭建了私人的马厩,御膳房和翰林院——甚至有时连窘境都与君王颇为相似,譬如在资讯获取上,当大数据编纂的私人阅读代替了传统编辑认为“合适的内容”,每个人都会多少掉入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所言的信息茧房之中,从而少了几分“逆耳”之言。

嗯,不难理解的是“所有行业都是服务业”,真正令人惊喜的是,资源配置和聚合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从权威,国家意志,乃至资本等确定性方式上转向每个具体的人。忘了谁说过,19世纪属于帝国,20世纪属于大公司,那么21世纪无疑属于个人——就像手机地图上那个随你而动的小蓝点,你不必再以某个特定地标为中心,无论是被服务的诸位“君王”,还是气宇轩扬的创业者,只需站在原地,喊一声“我要”,若有人响应,那么必将迎来资源的围拢。

事实上,资源的反转是人与人之间充分合作的一个必然结果。常识是,现代社会经济繁荣和人类不断推动协作细化息息相关,细化的结果自然是编织出一张日趋互为依存的网络,而这张网络也注定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放大单点价值,从而诞生脱不花所言的“君王”。

于是“去中心化”的意涵也就浮现开来:由于“中心”的分散化(最近一个好例子就是比特币的回归),任何领域都可以自下而上编织起一张巨网,其最终目的是——由近及远地还原全貌。

就像比特币将对权力的信任转化成数学问题;在我看来,从任意节点的视角出发,以它为中心,由近及远地拼接和还原成一个网状世界,这是个迷人的结构,因为它发生在任何领域。看过TED上一个演讲,大意是,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习惯以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描述不同认知系统:物种图谱,知识体系,法律体系,组织结构等,作为一种强调对称的视觉象征,也许是自然地位所致,树状图非常直观地显露出人类对秩序和可归纳性的迷恋。当然,这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幻觉,不同中心还原成一张网状结构也许更接近真相。

TED上这位讲者就举了几个不同领域的例子:譬如,物种之间的密集细菌网络将看似无关的物种连接起来,交织成一张生物网络;现代神经学认为,大脑内部没有那么严格的分区,不过是一张互相关联的神经网络;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也正在向恐怖组织学习,权力分散,个体独立,编织成一张价值之网。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例子是宇宙。

尽管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谜,但通常认为,宇宙没有空间上的中心概念(五道口除外),星球之间通过引力等作用互相连接成一张网络,任何一点都可宣告自己是宇宙中心(从这个角度,所谓“地心说”和“日心说”更多是数学问题),就像《大爆炸:宇宙通史》中所言:“大爆炸发生在每一个地方,这里没有‘爆心’……每一个星系群看起来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如果有一个观测者在这些遥远的星星上回望我们,他也会看到同样景象,也可能同样地以为自己位于扩张的中心。”

嗯,无论微观尺度上每一个“正在拔地而起的宫廷”,还是宏观尺度上每一个星球,所谓“去中心化”也许只是一种可被嵌套的模型,也许真有可能是万物规律,谁知道呢,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将认知升级到这一层,才能对“去中心化”有更好的理解。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为您提供文字优雅的原创科技文章;微信公号:李北辰)

❽ 管理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我们知道,社群运营必须要有人做管理,而且管理一定是能产生管理层级的。也就是说,社群是围绕- 个中心来运转的,是需要中心化管理的。那么,去中心化管理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去中心化是指社群传播的内容、信息不再是由专人或特定人群产生,而是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结果。其次,在去中心化管理模式中,社群是放射线结构的,社群围绕灵魂人物聚集,然后每个节点又可以自由连接不同资源,安排自己的活动。社群通过灵魂人物的言行去影响整个社群的文化和价值观,而不是直接管理。

其实,去中心化管理是中心化管理的延伸,并没有谁更好的问题,也不是非此即彼。社群要做大,就必须允许去中心化的节点承担更多的责任独自去管理。在一个大社群中,对核心成员采取中心化管理,对外围成员采取去中心化管理,保持中心化管理的成员对外围群的影响力,适当平衡两者之间的比例,是做大社群的关键。

那么,社群运背该如何运用这两种管理模式呢?

例如,罗辑思维以“有种、有趣、有料”为口号,微信公众订闻号“罗辑思维”语音,每天早上六点率左右发出,365天全年无体:视频节目每期50分钟,每周五在优酷网播出,全年48期。试想,如果没有罗胖这个核心人物,社群就不可能长久地火下去。这可以说是社群中心化管理最好的体现。再来看一个以去中心化管理为主的社群。BM社群在各个城市设有交流营、读书笔记PPT营、绘画营、码字营,这些社群都有独立的群负责人按自已的群特点去组织运营。总群负责人只是把各个分群组长们聚在一起,分享好的经验,提供可以共享的资源,提出运营建议,但每个群的决策权完全在组长身上。

由此可见,这两种模式都能够在社群中应用成功,只不过中心化模式有个偏强势的群中心人物驾驭与规范,对群有很大的影响力;而去中心化模式的中心人物偏弱势或者干脆就没有,但是一-定有一个非常主动的连接者和沟通者。比如,BM社群的核心人物陈慧敏通过自己积极地沟通和交流,与不同社群的核心人物保持了紧密沟通,形成了大家都认可的群文化。

因此,无论是罗辑思维还是BM社群,都存在负责人和群规则,只是这两者的中心化程度不同。在社群资源不足、管理者能力有限的时候,可以采取中心化和去中心化3 : 7的比例,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社群,管理者只是扮演连接者的角色。

在社群规模日渐成熟、管理者能够根据自身能力带动其他人的时候,可以采取中心化和去中心化7 : 3的比例,让资源得到更好的分配、优化、利用。因为当社群规模变大后,继续采用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会出现所有人有事都找连接者,而连接者到处救火式响应,沟通效率反而会变低。

❾ 去中心化都有哪些特点及内容

“去中心化”是一种现象或结构,其只能出现在拥有众多用户或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用户都可连接并影响其他节点。通俗地讲,就是每个人都是中心,每个人都可以连接并影响其他节点,这种扁平化、开源化、平等化的现象或结构,称之为“去中心化”。
同时“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典型特征之一,其使用分布式储存与算力,整个网络节点的权利与义务相同,系统中数据本质为全网节点共同维护,从而区块链不再依靠于中央处理节点,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记录与更新。而每个区块链都遵循统一规则,该规则基于密码算法而不是信用证书,且数据更新过程都需用户批准,由此奠定区块链不需要中介与信任机构背书。
去中心化的特点:
去中心化首先体现在多样化上,在网络世界不再是有几个门户网站说了算,各种各样的网站开始有了自己的声音,表达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爱好,这些网站分布在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里张扬着个性。
去中心化其次体现在人的中心化上,去内容中心化成为趋势,人成为决定网站生存的关键力量。以缺乏互动的个别人建站变成了以圈子的形式来聚合人才贡献自己的智慧,这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即用户为本,人性化。
去中心化的内容:
去中心化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化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
相对于早期的互联网(Web1.0)时代,今天的网络(Web2.0)内容不再是由专业网站或特定人群所产生,而是由全体网民共同参与、权级平等的共同创造的结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创造原创的内容,共同生产信息。
随着网络服务形态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网络模型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成为可能。Web2.0兴起后,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参与者,均可提交内容,网民共同进行内容协同创作或贡献。
之后随着更多简单易用的去中心化网络服务的出现,Web2.0的特点越发明显,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适合普通网民的服务的诞生,使得为互联网生产或贡献内容更加简便、更加多元化,从而提升了网民参与贡献的积极性、降低了生产内容的门槛。最终使得每一个网民均成为了一个微小且独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联网更加扁平、内容生产更加多元化。

❿ “去中心化”是什么意思

直译:去中心化就是不要中心,

引申义: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皮亚杰称之为去中心化。

节点之间彼此可... 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

阅读全文

与去中心化节点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比特币产生的原理图 浏览:882
莱特币作者 浏览:83
挖矿比特币区块链 浏览:319
比特币1枚多少钱 浏览:896
数字货币交易所吃客损 浏览:475
耐普矿机是哪年上市的 浏览:324
以太坊钱包空降币 浏览:213
eco数字货币是什么意思 浏览:893
魔兽怀旧服中级挖矿去哪里挖 浏览:415
鸿博股份区块链 浏览:742
aot慈善币1月19日矿机 浏览:973
现在哪个比特币网可以交易 浏览:18
挖矿币开盘怎么写开盘词 浏览:421
矿机传媒广告背包 浏览:242
数字货币交易所MSOKEN 浏览:664
比特币病毒2017 浏览:729
40万蚂蚁矿机 浏览:623
比特币钱包签名怎么搞 浏览:586
数字货币最收藏价值 浏览:786
区块链node 浏览: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