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显卡算力 > 自动驾驶算力和数据量

自动驾驶算力和数据量

发布时间:2024-01-31 22:06:55

❶ 自动驾驶应用属于哪种算力场景

自动驾驶应用算力场景如下:

自动驾驶主流的应用场景分为:Robobus、Robotaxi、港口场景、封闭园区、矿区场景、无人环保、干线物流、末端配送。

最直观的体现,便是用于感知道路环境的摄像头,通常密布车身,数量在12个左右,为了识别障碍物,处理器需要对多路摄像头实时拍摄的数据进行解析,而单颗1080P的高清摄像头每秒可以产生超过1G的数据,数据量不可谓不大。

而为了准确识别图像、视频中的有效信息,业内多采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尤其是几百上千层的神经网络对高性能计算要求非常高,GPU对处理复杂运算拥有天然的优势:它有出色的并行矩阵计算能力,对于神经网络的训练和分握槐类都可以提供显著的加速效果。

❷ 自动驾驶tier1都在做什么北京车展探访黑芝麻、华为、镭神智能

这次北京车展,亮相的新车实际上并没有很多,但自动驾驶业界的几家tier1却是动作频频。我们也实地走访了业内的几家关键厂商,对它们近期的动向做了一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此外,地平线宣布即将推出性能更强大的征程5车规级芯片,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场景,单芯片达到96TOPS的AI算力,支持16路摄像头,组成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具备192-384TOPS算力,面向L3-L4级别自动驾驶,并满足汽车行业最高安全级别ASILD要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❸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的自动驾驶进化之路

英伟达CEO黄仁勋曾提出“电动化”与“智能化”将对 汽车 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如今“电动化”的战场硝烟未止,“智能化”的战争便已经打响。



自动驾驶作为智能 汽车 的大脑,是实现“智能化”至为重要的一环,是 汽车 进化为智能体的必由之路,可以认为, 得自动驾驶者得“天下”。


在各路自动驾驶玩家中,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目前以小鹏、蔚来、理想三家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蔚小理均采用渐进式的路线,即从低等级的自动驾驶起步,逐步扩展功能和场景覆盖,最终进化为全场景的完全自动驾驶。


不过,蔚小理对于实现自动驾驶进化的思路以及速度存在差异,从整体上看,小鹏目前领先于其他两家,蔚来略领先于理想, 本文将尝试对这三家企业的自动驾驶进化之路进行解读。



01 小鹏

快速迭代保持领跑,重点深耕泊车场景



小鹏从创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做中国的自动驾驶第一,小鹏 汽车 董事长何小鹏在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论坛上自豪地说道,小鹏在智能驾驶领域比绝大多数公司领先2-3年。


2018年12月 小鹏首次推出辅助驾驶系统Xpilot2.0 ,搭载于小鹏首款智能 汽车 G3,计算平台采用Mobileye EyeQ4芯片,感知硬件系统包含1个前视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


在当时,小鹏经过调研认为在自动驾驶最主要的三大系统行车、泊车与主动安全中,泊车系统的功能成熟度相对是比较低的。


自动驾驶产品开发部总监肖志光提出:“我们看到了其中很多用户痛点,之前的泊车系统经常识别不到车位,且操作不便捷,那这些地方我们可以去攻关,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


因此,除了落地基础的ADAS功能外, 小鹏选定智能泊车作为其自动驾驶进化之路的“制胜法宝”。


小鹏是国内最早 将视觉感知能力融入自动泊车 的车企,车辆可以通过摄像头识别周围的车位线等,与雷达系统的感知能力进行融合完成泊车,这使得小鹏可以实现垂直、水平、斜方位、无划线等所有泊车场景下的自动泊车和遥控泊车能力。


这项能力到目前仍然是领先于蔚来和理想的。


然而由于Mobileye比较封闭的特性,最重要的感知算法基本为“黑盒”,导致车企对于算法的开发自由度很低,也很难触及到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对于小鹏这种很早就计划要做全栈自研的车企,显然是无法满足其诉求的。


因此小鹏 决定改用英伟达的Xavier芯片作为计算平台 ,Xavier是英伟达2020年量产的首款高等级自动驾驶芯片,算力30Tops,远高于EyeQ4的2.5Tops,最关键的是英伟达的芯片是开放式的,车企在其提供的开发环境内较高的自主开发性并可以获得底层的感知数据。


摆脱了“黑盒”的束缚 ,小鹏开始施展拳脚,正式开启“全栈自研”之路。(注:这里说的“全栈自研”是指以此为方向,并不代表已完全落地,事实上,目前能做到全栈自研的公司只有特斯拉,国内车企可以实现部分自研)


2021年1月小鹏推出P7车型,搭载Xavier芯片,并新增3个前视摄像头、4个侧视摄像头、1个后视摄像头, 构建了360度全方位环绕感知能力 ,而蔚来和理想事实上直到今年才完成此项能力构建。



小鹏在P7车型中配备升级后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Xpilot3.0,支持NGP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即在高速场景下可以实现高精地图覆盖范围内的点到点自动驾驶, 由此小鹏已实现“泊车+高速”双场景覆盖


同年6月小鹏对其主打的自动泊车能力进行了大幅提升, 通过OTA推送了“VPA记忆泊车”功能 ,被官方称为是“首个量产且不依赖于停车场改造的最后一公里泊车功能”。


所谓VPA记忆泊车,是指系统可以自动记忆车主常用的停车路线,在不需要驾驶员干预的情况下,将车辆从设定路线的起点自动开往设定路线的终点, 是L3级自动驾驶功能


小鹏的VPA以视觉感知输入为主,通过视觉神经网络处理算法构建停车场的“语义地图”,包含停车场内的车道线、柱子等各种核心元素,将实时感知到的元素与记忆中的元素进行“匹配”,进而不断调整行车路线以接近记忆路线,直至完成泊入车位。


在拥有泊车和高速两大场景的高阶自动驾驶能力后, 小鹏继续发力城区场景 ,引入激光雷达传感器,与摄像头视觉感知融合,打造更具安全冗余的感知能力,释放城区场景NGP辅助驾驶能力,落地于小鹏P5车型。


至此, 小鹏自动驾驶能力已初步覆盖泊车、高速、城区三大核心场景。


小鹏的快速迭代之路仍在继续,今年2月,小鹏通过OTA进一步升级记忆泊车功能,新增跨楼层记忆泊车、记忆路线可分享、泊车过程中可沿途搜寻并泊入空闲车位等能力。


小鹏也因此 基本实现了“自动泊车”向“自主泊车”的进化。


为了更进一步打通各场景下的自动驾驶能力,小鹏将再次升级计算平台, 将Xavier芯片替换为英伟达最新的OrinX芯片 ,单颗芯片算力达到254TOPS,打造出Xpilot4.0,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场景、点到点的导航自动驾驶 ,首次搭载最新软硬件系统的是小鹏最新款车型G9,将于今年6月正式发布。


整体来看,小鹏以智能泊车作为持续深耕的功能,这个选择是有效的,一方面国内泊车费时费力,是用户开车的痛点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停车场属于超低速场景,在自动驾驶能力还不够完善时相对风险较低, 小鹏在泊车域成功实现卡位


同时, 小鹏从一开始便提出要逐步全栈自研的思路,并以高频次快速迭代,是最早实现高速、泊车、城区全场景自动驾驶能力覆盖的车企。


小鹏的自动驾驶能力在国产造车新势力中目前是处于领先身位的,随着蔚来、理想的奋力追赶,如何持续保持领先优势是小鹏需要研究的课题。



02 蔚来

硬件能力高举高打,率先落地高速领航


蔚来是国产造车新势力的先行者 ,2017年12月便首次发布了 第一代自动驾驶系统NIO Pilot ,搭载于蔚来首款车型ES8,包括后来的ES6和EC6均使用这套辅助驾驶系统。


NIO Pilot的计算平台同样选用的Mobileye的Eye Q4,初代感知系统采用3个前视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及12个超声波雷达在内共计22个传感器组成,这个配置是要高于小鹏和理想的初代感知硬件。


2019年6月蔚来通过OTA推送了 NIO Pilot的第一次重大升级 ,新增了包含高速自动辅助驾驶、拥堵自动辅助驾驶、转向灯控制变道、道路交通标识识别、车道保持功能、前侧来车预警和自动泊车辅助系统在内的7项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升级的几项功能仍是L2级以下的低阶自动驾驶水平,包括其中的高速自动辅助驾驶,仅是在实现自适应巡航(ACC)的车速控制和车距保持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车道保持的转向辅助功能。


蔚来真正实现较高水平的自动驾驶能力,是在2020年10月融入高精地图后, 释放的高速场景下点对点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这个时间点要早于小鹏和理想,是 国内首家实现NOA高速领航落地的公司



对于蔚来自动驾驶能力的进化之路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标志着蔚来开始迈向L3时代 ,与小鹏选择泊车场景作为切入点不同,蔚来率先选择切入的场景是高速。


随后蔚来 升级视觉融合全自动泊车功能 ,不过仅支持水平和垂直两类常见车位自动停靠,对于斜方位或者无划线的车位无能为力,属于L2级别,整体性能距离小鹏有较大差距。


第二代自动驾驶平台NT2.0的问世,是蔚来另一个重要节点。


2021年1月,在蔚来NIO DAY上,李斌发布了NT2.0以及基于此平台打造的 NAD自动驾驶系统 ,NAD的全称是NIO Autonomous Driving,从Assisted Driving(辅助驾驶)到Autonomus Driving(自动驾驶),表明了李斌对这套系统的定位。


李斌曾提到,以NT1.0搭载的硬件架构,其传感器和运算能力无法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也不会宣布可以做到L3,他认为NT2.0作为蔚来研发的新一代技术平台,会是行业内最先进的量产自动驾驶技术。


NT2.0和NAD的落地标志着蔚来吹响加速向无人驾驶进军的冲锋号角 ,配备此系统的最新款车型ET7已于今年3月落地交付。


NAD系统在硬件层面延续了蔚来“高举高打”的特点 ,计算平台由Mobileye升级为更为开放的英伟达,共计搭载4颗英伟达Orin芯片,包括两颗主芯片、一颗备份芯片和一颗群体智能与个性训练专用芯片,整体构成蔚来超算平台NIO Adam,算力高达1016TOPS。



在感知层面, 蔚来打造Aquila超感系统 ,NAD在NIO Pilot基础上拿掉一个前视摄像头,但新增两个瞭望塔式侧前视、两个侧后视和一个后视,并且摄像头由180万像素升级为800万高清摄像头,构建360度全视角高清感知能力,同时新增一个激光雷达,作为视觉感知的冗余,整体称得上豪华。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 蔚来在NAD中还额外增加了C-V2X感知模块 ,是国内第一个在新车搭载V2X的车企,V2X即车联网,用以实现人、车、路和云平台之间的连接与通讯,表明蔚来在发力单车智能同时,已经开始布局车路协同。


可以看到, 蔚来实现自动驾驶进化的一贯思路就是“硬件先行” ,无论是NT1.0,还是NT2.0,都配备了高冗余的硬件系统,基于高规格硬件系统,通过正向独立开发不断更新软件能力。


不过,高级别硬件能力固然可以更好地保障自动驾驶系统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类复杂任务,然而单靠硬件堆栈难以从根本上真正提升自动驾驶的能力, 再好的“装备”如果不是给到一个“技能”足够强大的角色,可能也难以“打赢 游戏 ”


NAD相比NIO Pilot不仅需要完成从高速到泊车、城市的全场景跨越,还需要完成从仅前视感知到360度环绕+激光雷达融合感知的跨越,且由于前期一直采用Mobileye封闭芯片,底层的数据积累不够充分,这些对于蔚来都是需要面对的挑战。


如何提升算力和数据的利用效率, 强化自动驾驶的“软实力” ,是蔚来需要加足马力提升的,好在蔚来具有厚实的研发基础,近日原小鹏自动驾驶产品总监黄鑫的加入,或许可以一窥蔚来要做出改变的决心。



03 理想

后起之秀先发制人,自研发力主动安全



相比小鹏和蔚来,理想的自动驾驶之路看起来是起步更晚的,李想曾自嘲说道是由于自己创业初期融资能力差导致没有充足的资金开展智能驾驶技术研究,这个局面在2020年理想 汽车 IPO之后才发生根本性转折。


但或许,理想的自动驾驶之路早就开始了。


2019年4月理想落地首款量产车理想One,同样是搭载拥有成熟ADAS方案的Mobileye EyeQ4芯片,配备1个前视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1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具有车速、车道控制等L2级以下自动驾驶功能,整体比较基础。


但理想有一个特点, 从一开始就标配辅助驾驶功能 ,是因为理想希望通过用户使用持续收集驾驶场景的数据,理想拥有乙级地图测绘资质,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拥有合法收集数据资格的企业。


也就是说, 理想ONE一直在使用“影子模式”获取数据


数据对自动驾驶至关重要,自动驾驶底层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技术,数据是算法建模与软件落地的基础,大量的数据采集是自动驾驶技术开发的前提。


可以说理想从采集数据开始就已经启动了自动驾驶之路,因此我对理想自动驾驶的定位是“后起之秀,先发制人”。


在拥有充分的数据和研发资金后,理想便抛弃了相对封闭的Mobileye芯片, 转向与支持车企自主开发感知、控制算法的地平线J3合作 ,开启自研之路。


2021款理想ONE便是落地的车型,相比2020款,升级了前视摄像头的性能参数,新增4个毫米波雷达,并首次融入高精地图。


自研方向除了必备的NOA导航辅助驾驶之外,理想还 选定了AEB作为自研的重点功能 ,AEB全称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即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是一种 汽车 “主动安全”技术



在传统 汽车 领域,AEB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功能,主要依靠雷达进行障碍物识别,通过测量距离碰撞发生的时间来判断是否选择自动制动,由于 汽车 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刹车也是有危险的,因此AEB要求性能非常稳定,既不能不刹车,也不能乱刹车。


那为什么理想要选择这样一个在自动驾驶系统里并不起眼且开发难度极高的功能作为自研突破点呢?


不考虑商业竞争的因素,或许源于李想对产品力的极致追求,安全性是衡量自动驾驶能力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AEB虽不起眼,但却是ADAS里 唯一一个在行车场景下随时待命的功能 ,对于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AEB方案由于仅依靠毫米波雷达做探测,缺乏对物体的识别,容易出现误报的情况, 理想在自研过程中将视觉能力融合进来,采用“视觉+毫米波雷达”融合感知的AEB方案, 并利用积累的巨量真实驾驶数据进行算法训练,实现AEB功能的快速迭代和落地。


理想是全球第二个落地视觉融合方案AEB的车企,第一个是特斯拉。


2021年12月,理想正式交付自研完整版的AEB和覆盖高速场景的NOA功能,也 标志着理想在自动驾驶方向与小鹏和蔚来正式站在同一个赛道


进化之路仍在继续,2022年3月,理想发布新一款车型理想L9,硬件能力全面升级,感知层面采用高性能摄像头作为主要感知来源,配备6颗800万像素和5颗200万像素摄像头,实现360度全方位感知,同时配备激光雷达作为感知冗余,计算平台也同样采用算力更强大的英伟达Orin方案,搭载两颗OrinX芯片,总算力达到508Tops。



同时 理想推出自动驾驶系统AD Max ,采用全栈自研的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软件,基于这一代系统,理想将逐步覆盖高速、泊车、城区的全场景导航自动驾驶能力。


理想作为后来者,以主动安全为主要发力点切入自动驾驶初见成效 ,不过AEB毕竟是个低频功能,而且用户其实并不希望有需要用到AEB的场景,自动驾驶要想真正给用户体验带来“质”的变化,在行车域和泊车域的功能是重头戏,理想需要加速这些方面的能力落地。


面对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理想仍然道阻且长。



04 有什么共性?


三家新势力在各自制定的路线上实现自动驾驶的快速进化,虽然路线有所差异,但大的方向还是存在一些共性:



数据驱动的底层思想


数据对自动驾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算法为数据服务,算力为算法服务 ,数据是自动驾驶能力的“源泉”。


小鹏 汽车 董事长何小鹏说:“我们致力于全栈自研,坚持数据驱动并不断创新,这是小鹏 汽车 业务的基石。”


理想 汽车 CTO王凯说:“车企想做到头部,一定要做数据驱动的 科技 企业。”


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说:“原生数字化企业不是个时髦,是个必须。”


从这些变态可以看出三家企业均 将“数据驱动”作为打造自动驾驶和智能 汽车 的一个基本底层思想


数据驱动的关键是要构建数据闭环,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据训练、数据仿真等模块在内,共同形成由数据驱动开发和功能迭代的闭环系统,小鹏、蔚来和理想均在此发力。


未来自动驾驶的产品竞争,高效的数据闭环将成为有力的武器。



冗余配置的工程思维


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冗余配置是很常见的一种形态,例如双肺和双肾,其中一个坏掉后不影响人体的正常运转。


冗余配置,是指重复配置系统的某些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对于自动驾驶的工程落地,蔚小理也运用了冗余配置的工程思维,在相关链路中的感知、计算、执行系统等环节都做了充分的冗余配置。


感知层面,小鹏、蔚来和理想均同时搭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多类型传感器,并将同时配备激光雷达,不同传感器的能力各有优势且有重叠部分,构造出“具有冗余感知能力”的自动驾驶感知系统。



算力层面,蔚来配备四颗芯片,一颗作为冗余备份,小鹏和理想配备双芯片互为冗余,三家的自动驾驶算力均达到500Tops以上,蔚来更是达到1000Tops+,强大的算力应用于目前的自动驾驶能力有充分的冗余空间。


执行层面,针对转向控制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动力输出系统蔚小理也都做了相应的冗余设计,确保自动驾驶控制信号正常执行。


安全是自动驾驶第一要义,冗余为安全护航。



应用场景层面的渐进式


实现全无人驾驶的路线有渐进式和跨越式两种,一般意义上的渐进式是指自动驾驶能力上从L1-L5逐步实现。


还有一种视角是在应用场景层面的渐进,也就是说,先在部分场景落地相对高阶的自动驾驶,然后不断扩大应用场景,最终实现全场景的高阶自动驾驶。


小鹏优先在泊车场景落地L3级的记忆泊车,随后在高速和城市快速路场景落地L3级点到点导航辅助驾驶,主城区场景点到点导航辅助驾驶正在测试中,预计今年中旬会正式落地。


蔚来和理想目前已落地高速场景导航自动驾驶,并且都宣布会在最新一代自动驾驶系统中逐步落地全场景导航辅助驾驶功能。



从泊车、高速、城市快速路、主城区,到更广泛的场景实现多域融通, 自动驾驶将逐步渗透,量变终会引发质变



软硬件全栈自研的趋势


从Mobileye到英伟达,车企选择合作的芯片由封闭走向开放,核心原因是车企希望在数据和算法层面掌握更多自主权,随着硬件能力逐渐趋同,智能化的竞争最终是软件及软硬耦合能力的竞争, 车企掌握数据和算法的自主权,更有利于实现快速迭代,打造差异化功能体验和产品服务


目前蔚来、小鹏和理想均已先后启动软件和算法的全栈自研之路,同时对于自动驾驶核心硬件的自研也正摩拳擦掌。


早在2020年,蔚来便传出要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计算芯片的消息,后来因为遭遇财务危机,芯片自研的计划暂时被搁置,2021年据36氪报道,小鹏 汽车 也已开始涉足核心芯片的自研,而理想因为近期才宣布软件自研,硬件自研还需时日,理想对外的说法中也没有否认过要自研芯片的可能性。


要最大限度发挥自研技术的价值, 软硬件一体化自研或许是必由之路 ,国外的特斯拉便是这方面的先驱。



05 写在最后


自动驾驶的赛道日渐拥挤,越来越多的玩家意识到自动驾驶 的重要性,蔚小理由于介入更早,在认知、技术、数据、经验等多个维度都已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和技术壁垒。


从全球来看,造车新势力的自动驾驶能力,国外特斯拉一枝独秀,处于霸主地位,国内以蔚小理处于第一梯队,能力各具千秋,逐步形成阶段性的“一超多强”竞争格局。


然而,自动驾驶的竞争并不会停止,在蔚小理相互之间持续竞争之外,随着后续苹果、小米、集度等新玩家的加入,以及传统车企对自动驾驶能力的追赶,竞争会愈演愈烈。


竞争会加速进化,在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的推进下,期待 全自动驾驶时代可以提前到来。


来源于公众号:禾隐记(hejunnote)



❹ 汽车算力多少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的算力单芯片算力为1tops以盯带上。
自动驾驶最核心的硬件就是自动驾驶的芯片,它是自哪则缓动驾驶的心脏,自动驾驶芯片的特点就是高算力,李模它的单位是tops,1tops就等于每秒运行1万亿次。
根据地平线数据披露,自动驾驶等级每增加一级,所需要的芯片算力就会呈现十数倍的上升。

❺ 国产汽车智能芯片异军突起 能否挑落Mobileye与英伟达

地平线还发布了集成全场景自动驾驶和车内外联动体验于一体的Horizon Matrix SuperDrive整车智能解决方案。Horizon Matrix SuperDrive基于征程5打造,融合47个传感器,可互为补充,能够满足高速、城区、泊车以及智能人机交互等全场景整车智能需求。

写在最后

所以可见我们国内的自主芯片公司秉持着开放、开源、合作共赢的态度拥抱整个行业客户。全球自动驾驶快速发展的今天,自动驾驶芯片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高算力、高效能的自动驾驶芯片更是十分稀缺。市场的巨大需求让黑芝麻以及地平线等初创公司快速崛起。

同时,国内企业的大举进入,将不断影响全球自动驾驶芯片的格局,在芯片设计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我们可以预见一个美好的未来,期待有更多我们的国产芯片量产上车。

❻ 280TOPS算力爆表!北京车展最强国产自动驾驶平台是它

▲左右分别为黑芝麻CEO单记章、COO刘卫红

黑芝麻CEO单记章此前是全球视觉芯片领军企业OmniVision创始团队成员,在硅谷芯片行业打拼了20多年,在图像处理芯片和软件算法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CTO齐峥是英特尔奔腾二代芯片主要设计成员、CSO曾代兵是中兴微电子总工程师,COO刘卫红则曾是博世中国ADAS主力部门——底盘与控制系统事业部的中国区总裁。

正因为有超强的研发团队,让黑芝麻这家初创公司可以在3年时间内做出ADAS芯片华山一号A500并量产上市,在今年推出华山二号A1000芯片,发布FAD自动驾驶平台。

今年以来,新车如果没有配备L1/L2级自动驾驶,都“不好意思卖”,自动驾驶的普及程度正在快速提高,而更高等级的L3级甚至L4级自动驾驶也已经到了量产前夜,行业内对自动驾驶芯片和计算平台解决方案需求呈爆发性增长态势。仅自动驾驶芯片的市场规模,都有望达到万亿美元级别,成为半导体行业最大单一市场。

因此,FAD此时进入自动驾驶市场可谓正当其时。

今年8月,一汽智能网联开发院与黑芝麻达成技术合作协议。一汽智能网联开发院将启动基于华山二号A1000的智能驾驶平台的开发,以满足后续量产车型需求。双方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加速国产智能驾驶芯片的产业化落地。

另外,黑芝麻也已经签约多个FAD定点车型,预计明年就将有搭载FAD自动驾驶平台的车型上市。此外,国内外也已经有多家企业开始测试FAD自动驾驶平台,测试车辆已经上路。

黑芝麻在自动驾驶芯片和域控制器中取得的巨大成功,让行业研究机构开始重视这家刚成立4年有余创业公司。今年4月,硅谷最强智库之一的CBInsights发布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榜单,黑芝麻在车载芯片领域上榜,成为中国芯片设计企业65强之一。

今年7月,黑芝麻华山二号A1000芯片也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平头哥、依图、寒武纪等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同台亮相。

可以说,黑芝麻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芯片设计公司,甚至已经有能力和芯片行业的老大哥们一较高下。同时,黑芝麻的快速进步,也推动着国内自动驾驶芯片设计再上新台阶。

在与两位创始人的交谈中,他们还透露了一个彩蛋,明年黑芝麻将发布性能更强的芯片,届时搭载这一芯片的FAD自动驾驶平台最高算力有望突破1000TOPS,其算力已经可以进行完全自动驾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❼ 英伟达发布史上最强计算平台,黄教主:自动驾驶不再担心算力问题

原本应该在今年 3 月份于加州圣何塞举办的英伟达 GTC 2020 大会,因为全球性新冠病毒肺炎的爆发而不得不推迟举行。
比原计划晚了将近 2 个月,英伟达 GTC 2020 终于在 5 月 14 日回归。
不过这一次开发者们没办法在线下集会,只能通过线上直播观看「皮衣教主」黄仁勋的主题演讲。老黄此次是在他硅谷的家中完成了这场别开生面的「Kitchen Keynote」。
虽然是厨房举行,英伟达依然爆出「核弹」,发布了全新一代的 GPU 架构 Ampere(安培)。
在自动驾驶方向上,英伟达通过两块 Orin SoC 和两块基于安培架构的 GPU 组合,实现了前所未有的?2000 TOPS?算力的 Robotaxi 计算平台,整体功耗为?800W。
有业界观点认为,实现 L2 自动驾驶需要的计算力小于 10 TOPS,L3 需要的计算力为 30 - 60 TOPS,L4 需要的计算力大于 100 TOPS,L5 需要的计算力至少为 1000 TOPS。
现在的英伟达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已经建立起了从?10TOPS/5W,200TOPS/45W?到?2000 TOPS/800W?的完整产品线,分别对应前视模块、L2+ADAS?以及?Robotaxi?的各级应用。
从产品线看,英伟达?Drive AGX?将全面对标 Mobileye?EyeQ?系列,希望成为量产供应链中的关键厂商。
1、全新 GPU 架构:Ampere(安培)
2 个月的等待是值得的,本次 GTC 上,黄仁勋重磅发布了英伟达全新一代 GPU 架构 Ampere(安培)以及基于这一架构的首款 GPU NVIDIA A100。
A100 在整体性能上相比于前代基于 Volta 架构的产品有 20 倍的提升,这颗 GPU 将主要用于数据分析、专业计算以及图形处理。
在安培架构之前,英伟达已经研发了多代 GPU 架构,它们都是以科学发展史上的伟人来命名的。
比如 Tesla(特斯拉)、Fermi(费米)、Kepler(开普勒)、Maxwell(麦克斯维尔)、Pascal(帕斯卡)、Volta(伏特)以及 Turing(图灵)。
这些核心架构的升级正是推动英伟达各类 GPU 产品整体性能提升的关键。
针对基于安培架构的首款 GPU A100,黄仁勋细数了它的五大核心特点:
集成了超过 540 亿个晶体管,是全球规模最大的 7nm 处理器;引入第三代张量运算指令 Tensor Core 核心,这一代 Tensor Core 更加灵活、速度更快,同时更易于使用;采用了结构化稀疏加速技术,性能得以大幅提升;支持单一 A100 GPU 被分割为多达 7 块独立的 GPU,而且每一块 GPU 都有自己的资源,为不同规模的工作提供不同的计算力;集成了第三代 NVLink 技术,使 GPU 之间高速连接速度翻倍,多颗 A100 可组成一个巨型 GPU,性能可扩展。
这些优势累加起来,最终让 A100 相较于前代基于 Volta 架构的 GPU 在训练性能上提升了?6 倍,在推理性能上提升了?7 倍。
最重要的是,A100 现在就可以向用户供货,采用的是台积电的 7nm 工艺制程生产。
阿里云、网络云、腾讯云这些国内企业正在计划提供基于 A100 GPU 的服务。
2、Orin+安培架构 GPU:实现 2000TOPS 算力
随着英伟达全新 GPU 架构安培的推出,英伟达的自动驾驶平台(NVIDIA Drive)也迎来了一次性能的飞跃。
大家知道,英伟达此前已经推出了多代 Drive AGX 自动驾驶平台以及 SoC,包括?Drive AGX Xavier、Drive AGX Pegasus?以及?Drive AGX Orin。
其中,Drive AGX Xavier 平台包含了两颗 Xavier SoC,算力可以达到 30TOPS,功耗为 30W。
最近上市的小鹏 P7 上就量产搭载了这一计算平台,用于实现一系列 L2 级自动辅助驾驶功能。
Drive AGX Pegasus 平台则包括了两颗 Xavier SoC 和两颗基于图灵架构的 GPU,算力能做到 320TOPS,功耗为 500W。
目前有文远知行这样的自动驾驶公司在使用这一计算平台。
在 2019 年 12 月的 GTC 中国大会上,英伟达又发布了最新一代的自动驾驶计算 SoC Orin。
这颗芯片由 170 亿个晶体管组成,集成了英伟达新一代 GPU 架构和 Arm Hercules CPU 内核以及全新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加速器,最高每秒可运行 200 万亿次计算。
相较于上一代 Xavier 的性能,提升了 7 倍。
如今,英伟达进一步将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算力往前推进,通过将两颗 Orin SoC 和两块基于安培架构的 GPU 集成起来,达到惊人的 2000TOPS 算力。
相较于 Drive AGX Pegasus 的性能又提升了 6 倍多,相应地,其功耗为 800W。
按一颗 Orin SoC 200TOPS 算力来计算,一块基于安培架构的 GPU 的算力达到了 800TOPS。
正因为高算力,这个平台能够处理全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行所需的更高分辨率传感器输入和更先进的自动驾驶深度神经网络。
对于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而言,英伟达正在依靠 Orin SoC 和安培 GPU 架构在计算平台方面引领整个行业。
当然,作为一个软件定义的平台,英伟达 Drive AGX 具备很好的可扩展性。
特别是随着安培 GPU 架构的推出,该平台已经可以实现从入门级 ADAS 解决方案到 L5 级自动驾驶出租车系统的全方位覆盖。
比如英伟达的 Orin 处理器系列中,有一款低成本的产品可以提供 10TOPS 的算力,功耗仅为 5W,可用作车辆前视 ADAS 的计算平台。
换句话说,采用英伟达 Drive AGX 平台的开发者在单一平台上仅基于一种架构便能开发出适应不同细分市场的自动驾驶系统,省去了单独开发多个子系统(ADAS、L2+ 等系统)的高昂成本。
不过,想采用 Orin 处理器的厂商还得等一段时间,因为这款芯片会从 2021 年开始提供样品,到?2022 年下半年才会投入生产并开始供货。
3、英伟达自动驾驶「朋友圈」再扩大
本届 GTC 上,英伟达的自动驾驶「朋友圈」继续扩大。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Pony.ai)、美国电动车创业公司?Canoo?和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加入到英伟达的自动驾驶生态圈,将采用英伟达的 Drive AGX 计算平台以及相应的配套软件。
小马智行将会基于 Drive AGX Pegasus 计算平台打造全新一代 Robotaxi 车型。
此前,小马智行已经拿到了丰田的 4 亿美金投资,不知道其全新一代 Robotaxi 会不会基于丰田旗下车型打造。
美国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 Canoo 推出了一款专门用于共享出行服务的电动迷你巴士,计划在 2021 年下半年投入生产。
为了实现辅助驾驶的系列功能,这款车型会搭载英伟达 Drive AGX Xavier 计算平台。前不久,Canoo 还和现代汽车达成合作,要携手开发电动汽车平台。
作为全球新造车圈内比较特殊存在的法拉第未来,这一次也加入到了英伟达的自动驾驶生态圈。
FF 首款量产车 FF91 上的自动驾驶系统将基于 Drive AGX Xavier 计算平台打造,全车搭载了多达 36 颗各类传感器。
法拉第未来官方称 FF91 有望在今年年底开始交付,不知道届时会不会再一次跳票。
作为 GPU 领域绝对霸主的英伟达,在高算力的数据中心 GPU 以及高性能、可扩展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加持下,已经建起了一个完整的集数据收集、模型训练、仿真测试、远程控制和实车应用的软件定义的自动驾驶平台,实现了端到端的完整闭环。
同时,其自动驾驶生态圈也在不断扩大,包括汽车制造商、一级供应商、传感器供应商、Robotaxi 研发公司和软件初创公司在内的数百家自动驾驶产业链上的企业已经在基于英伟达的计算硬件和配套软件开发、测试和应用自动驾驶车辆。
未来,在整个自动驾驶产业里,以计算芯片为核心优势,英伟达的触角将更加深入,有机会成为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供应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❽ 英伟达“变软”,自动驾驶“破圈”

一个月前,黄仁勋用一小颗自动驾驶SoC芯片完成了整个GTCCHINA2019的“新品发布”。

发布会当天,这位“皮衣男子”赶在闭馆前匆匆去了自动驾驶汽车展位,用半个小时逐一聆听了几家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的思路。那晚的黄教主,向在场工程师们释放出了一种近乎惺惺相惜的善意。

这种情愫很好理解——

要知道,在这届GTCCHINA散场时,很多观众发出的感慨是:“十分硬核,不够性感。”毕竟远道而来的大家直到演讲后半程,才终于等到黄仁勋掏出一块200TOPS深度学习算力的自动驾驶新品“Orin”。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空口无凭”的软件技术升级。

面对一张张略显失望的脸,老黄也很无奈:“我这么努力,你都看不到。就好像你老婆做了一整天家务,你却说她什么都没做。”

众口难调,但这确实是英伟达在接下来的业务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与“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发布不同,软件迭代周期短、初期人力成本高、落地成果却很难形成清晰的概念……这些都让这家人工智能计算公司的技术发布开始与公众预期逐渐拉开差距。

而就在车云菌险些被观众情绪带跑节奏时,我们在英伟达的官方公众号上发现了一系列由NVIDIADRIVELabs出品的视频。视频内容从工程技术的视角,直观展现出NVIDIADRIVEAV软件团队如何完成一个个自动驾驶的日常任务,诸如从路径感知到交叉路口处理等一系列挑战。

那么,以自动驾驶为起点,车云菌尝试回答:当英伟达不再抛出核弹,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

“直播”自动驾驶

严格来说,目前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成功制造出一台全自动驾驶汽车,绝大多数玩家仍旧在奔向这一目标的路上相互博弈。

近年,英伟达正式加入战局。公司内部的软件开发人员已经远远超过了硬件工程师的数量。

他们首先打算解决自动驾驶汽车的三个问题:

知道自己在哪里:不光要掌握车辆具体位置,还得知道是在主路的第几条车道上,将定位精确到厘米级;

知道自己周围有什么:像人类大脑一样判断,前方卡车在减速、左后方有辆SUV驶来、右侧人行道有小孩、下一个路口是绿灯且不能左转……

作出正确的驾驶决策:判断从左侧超车可以安通过路口,然后控制车辆完成相应动作。

如今这些工作,都被团队一一摆上了台面。与常规“秀肌肉”的视频演示不同,英伟达实验室将自动驾驶最困难的感知层面的工作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条分缕析地告诉大家:我们是怎么做到的,以及我们为什么能做到。

任务的分解也很有意思。车队顺利攻克了包括建立感知路径、通过传感器融合实现环绕感知功能、打造像素级感知能力、借助特征追踪确保安全性、自主识别停车位、障碍物分类、车道线识别及自动补偿、测算车辆与障碍物距离、实现准确可靠的目标跟踪、预测目标的未来移动轨迹、不借助地图的情况下识别交叉路口。

https://v.qq.com/x/page/c0919cpz1w3.html

“可靠性”三个字贯穿了所有挑战过程。对此,NVLabs给出的说法是:“对于L2+级自动驾驶系统来说,例如NVIDIADRIVEAP2X平台,实时评估路径感知可靠性意味着评估该系统是否知道何时进行安全的自主操作,以及何时应该将操作权移交给人类驾驶员。”

至于NVIDIADRIVEAP2X。2019年初公司在GTC上刚刚发布了全新平台,其基于NVIDIAXavier系统级芯片运行,采用DriveWorks加速库和实时操作系统DRIVEOS,其中包含DRIVEAutoPilot软件、DRIVEAGX和DRIVE验证工具,并融合了DRIVEAV自动驾驶软件和DRIVEIX智能驾驶舱体验。

得益于二季度发布的DRIVEAP2XSoftware9.0上新增的大量自动驾驶功能加持,该平台成为业界公认的现阶段唯一完备的L2+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采埃孚、大陆、沃尔沃都心甘情愿为其买单。

于是,团队几个人在硅谷全长50英里的高速公路环路上完成了一次零干预的全自动驾驶。简单来说,这是一次类似“现场直播”的测试,工程师们没有机会像录制视频那样,拿实际路径感知信号与理想参数进行对比,还要随时准备应对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譬如,一旦自动驾驶车辆只能接收到一种传感器发射的感知信号,就无法保证最终决策置信度的实时及准确。比这更糟的还在后面——如果这唯一的路径感知输入失败,自动驾驶功能要么大幅影响操作的舒适及平稳度,要么干脆整个失灵。

而BB8完成的任务也足够交上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基于NVIDIADRIVEAGX平台,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实时同步运行功能多样的360度环绕感知,定位以及规划和控制软件。

工程师通过使用感知和定位所提供的输入数据,规划和控制层让自动驾驶汽车能够独立行驶。规划软件通过感知和定位的结果来确定汽车特定操作所需的物理轨迹。视频里也清楚地展示出车辆在自主变换车道时的流畅动作:规划软件先利用环绕摄像头和雷达感知来进行变道操作安全检查,然后计算纵向速度曲线以及从当前车道的中心线移动到目标车道中心线所需的横向路径计划,最后控制软件发出加速/减速和向左/右转向的命令以执行车道变换规划。

正是这些软件组成部分,与硬件一起成就了系统的多样性和安全冗余。而这一系列任务视频,恰恰成了证明英伟达自动驾驶软件技术落地的可靠载体。

在这之外,将无形化的软件沉淀成可视化的视频内容,也能同时以更加轻松的方式触达到消费者层面。当汽车方向盘交到机器手中,用户会天然树立起不安与不信任感。这种先期教育市场的思路,能够消除部分不安心理,重建人们在自动驾驶空间内的安全感。

直观点说,NVLabs的“自动驾驶挑战”系列,是英伟达软件技术“破圈”的先导。

作为曾经游戏市场的霸主,这家芯片巨头必然深谙消费者之道。相比一般车厂对于车辆智能功能“洗脑式”的宣传,此番英伟达率先拿出一部分干货试探市场,占领用户心智。

这种策略直接体现在公司财报数据上,2019年三季度英伟达汽车业务迎来高光时刻。公开数据显示,彼时,该领域营收攀升至创纪录的2.09亿美元,同比增长30%。相比之下,英特尔第二季度的自动驾驶营收为2.01亿美元,同比增加16%。

对比来看,英特尔一季度该项营收2.09亿美元,英伟达为1.66亿美元。这意味着,英伟达环比上涨,英特尔环比下跌。

黄仁勋自己对于“软件公司”的蓝图也相当清晰:“这只是英伟达目前定位中的一部分。”

回顾既往十年,英伟达已经进行了两次业务转变。第一次是从GPU图像芯片公司转变为并行计算公司,典型的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后来,公司又决定在少数特定场景中提供最完善的解决方案,覆盖游戏、专业渲染,超级计算、自动驾驶几大领域。

随着英伟达业务领域越来越广,客户“解放双手”的自由度就越高。这恐怕才是“Themoreyoubuy,themoreyousave”的真实含义。

观看NVLabs全系列视频,请点击:https://www.nvidia.cn/self-driving-cars/drive-labs/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❾ 高通发布全新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最高算力700TOPS,2023年量产

▲高通公司总裁CristianoAmon新闻发布会上向展示了SnapdragonRide(图源CNET/James?Martin)

SnapdragonRide通过独特的SoC、加速器和自动驾驶软件栈的结合,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种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可在三个细分领域对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支持,分别是:

1、L1/L2级主动安全ADAS——面向具备自动紧急制动、交通标志识别和车道保持辅助功能的汽车。

2、L2+级ADAS——面向在高速公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支持自助泊车,以及可在频繁停车的城市交通中进行驾驶的汽车。

3、L4/L5级完全自动驾驶——面向在城市交通环境中的自动驾驶、无人出租车和机器人物流。

SnapdragonRide平台基于一系列不同的骁龙汽车SoC和加速器建立,采用可扩展且模块化的高性能异构多核CPU、高能效的AI及计算机视觉引擎,以及GPU。

其中,ADASSoC系列和加速器系列采用异构计算,与此同时利用高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引擎,ADAS和SoC能够高效管理车载系统的大量数据。

得益于这些不同的SoC和加速器的组合,SnapdragonRide平台可以根据自动驾驶的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进行配备,同时提供良好的散热效率,包括从面向L1/L2级别应用的30TOPS等级的设备,到面向L4/L5级别驾驶、超过700TOPS的功耗130瓦的设备。

此外,高通全新推出的SnapdragonRide自动驾驶软件栈是集成在SnapdragonRide平台中的模块化可扩展解决方案。

据介绍,SnapdragonRide平台的软件框架可同时托管客户特定的软件栈组件和SnapdragonRide自动驾驶软件栈组件。

SnapdragonRide平台也支持被动或风冷的散热设计,因而能够在成本降低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汽车设计,提升可靠性。

现在,Arm、黑莓QNX、英飞凌、新思科技、Elektrobit、安森美半导体均已加入高通的自动驾驶朋友圈,成为SnapdragonRide自动驾驶平台的软/硬件供应商。

Arm的功能安全解决方案,新思科技的汽车级DesignWare接口IP、ARC处理器IP和STARMemorySystemTM,黑莓QNX的汽车基础软件OS安全版及Hypervisor安全版,英飞凌的AURIXTM微控制器,以及安森美半导体的ADAS系列传感器都会集成到高通的自动驾驶平台上。

Elektrobit还计划与高通合作,共同开发可规模化生产的新一代AUTOSAR架构,EBcorbos软件和SnapdragonRide自动驾驶平台都将集成在这个架构上面。

据了解SnapdragonRide将在2020年上半年交付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进行前期开发,而根据QualcommTechnologies估计,搭载SnapdragonRide的汽车将于2023年投入生产。

二、深耕汽车业务多年高通赋能超百万台汽车

在发布SnapdragonRide自动驾驶平台之前,高通已在智能汽车领域深耕多年。

十多年来,高通子公司QualcommTechnologies一直在为通用汽车的网联汽车应用提供先进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包括通用汽车上安吉星设备所支持的安全应用。

在车载信息处理、信息影音和车内互联等领域,QualcommTechnologies的订单总价值目前已超过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7亿元)。

而根据高通在CES2020发布会现场公布的信息,迄今为止已经有超百万辆汽车使用了高通提供的汽车解决方案。

很显然,如今高通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CES2020期间,除发布SnapdragonRide自动驾驶平台外,高通还推出了全新的车对云服务(Car-to-CloudService),该服务预计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提供。

据介绍,由QualcommTechnologies打造的车对云服务支持SoftSKU芯片规格软升级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汽车客户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还可根据新增性能需求或新特性,让芯片组在外场实现升级、以支持全新功能。

与此同时SoftSKU也支持客户开发通用硬件,从而节省他们面向不同开发项目的专项投入。利用高通车对云SoftSKU,汽车制造商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定制化服务,还可以通过个性化特性打造丰富且具沉浸感的车内体验。

另外高通的车对云服务也支持实现全球蜂窝连接功能,既可用于引导初始化服务,也可以在整个汽车生命周期中提供无线通信连接。

QualcommTechnologies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NakulDuggal表示,结合骁龙汽车4G和5G平台、骁龙数字座舱平台,高通的车对云服务能够帮助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满足当代车主的新期待,包括灵活、持续地进行技术升级,以及在整个汽车生命周期中不断探索新功能。

此外,QualcommTechnologies也在CES2020上宣布,表示将继续深化和通用汽车的合作。作为长期合作伙伴,通用汽车将通过与QualcommTechnologies的持续合作来支持数字座舱、车载信息处理和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结语:巨头纷纷入局自动驾驶领域风起云涌

前有华为表示要造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智能汽车核心传感器,后有Arm牵头成立自动驾驶汽车计算联盟,如今移动芯片巨头高通也发布了全新的自动驾驶平台,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上又迈进一步。

巨头入局有利于自动驾驶汽车更快更好地落地,然而另一方面随着更多硬核玩家拓展业务边界,此次市场上的竞争也必然会变得更加激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阅读全文

与自动驾驶算力和数据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深圳工行数字货币红包 浏览:172
矿机挖币手机APP 浏览:236
qq币算虚拟货币 浏览:291
以太坊源码笔记csdn 浏览:449
巴菲特为什么不看好数字货币 浏览:228
今天新比特币矿机价格 浏览:835
数字货币交易法律 浏览:512
区块链转让公司 浏览:161
工商信息当中有数字货币 浏览:562
冒险与挖矿兔女郎 浏览:976
陈伟星比特币价格 浏览:20
虚拟货币哪儿 浏览:570
芯动矿机2019 浏览:136
比特币云挖矿软件 浏览:927
福州中科院虚拟货币 浏览:612
怎样在以太坊上ico 浏览:45
区块链交易记全被记录 浏览:657
以太坊钱包分64位么 浏览:115
央行数字货币dcep下载APP 浏览:527
比特币星火矿池 浏览: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