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去中心化都有哪些特点及内容
“去中心化”是一种现象或结构,其只能出现在拥有众多用户或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用户都可连接并影响其他节点。通俗地讲,就是每个人都是中心,每个人都可以连接并影响其他节点,这种扁平化、开源化、平等化的现象或结构,称之为“去中心化”。
同时“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典型特征之一,其使用分布式储存与算力,整个网络节点的权利与义务相同,系统中数据本质为全网节点共同维护,从而区块链不再依靠于中央处理节点,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记录与更新。而每个区块链都遵循统一规则,该规则基于密码算法而不是信用证书,且数据更新过程都需用户批准,由此奠定区块链不需要中介与信任机构背书。
去中心化的特点:
去中心化首先体现在多样化上,在网络世界不再是有几个门户网站说了算,各种各样的网站开始有了自己的声音,表达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爱好,这些网站分布在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里张扬着个性。
去中心化其次体现在人的中心化上,去内容中心化成为趋势,人成为决定网站生存的关键力量。以缺乏互动的个别人建站变成了以圈子的形式来聚合人才贡献自己的智慧,这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即用户为本,人性化。
去中心化的内容:
去中心化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化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
相对于早期的互联网(Web1.0)时代,今天的网络(Web2.0)内容不再是由专业网站或特定人群所产生,而是由全体网民共同参与、权级平等的共同创造的结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创造原创的内容,共同生产信息。
随着网络服务形态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网络模型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成为可能。Web2.0兴起后,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参与者,均可提交内容,网民共同进行内容协同创作或贡献。
之后随着更多简单易用的去中心化网络服务的出现,Web2.0的特点越发明显,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适合普通网民的服务的诞生,使得为互联网生产或贡献内容更加简便、更加多元化,从而提升了网民参与贡献的积极性、降低了生产内容的门槛。最终使得每一个网民均成为了一个微小且独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联网更加扁平、内容生产更加多元化。
② 【嘉楠Musing】如何看待“去中心化”——优点、缺点
【嘉楠Musing】第6期
“去中心化”一词自以太坊出现以来,特别是在区块链领域里,开始变成了热门词。这词里承载了众多底层大众对阶级压迫,不平等的抗争,成了普通人对追求权利、财产自由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嘉楠前文中也说明了“去中心化”这词实际上没有比较明确的定义,更不应该用节点的多少和分散程度来简单的判断一个事物去中心化的程度,用Vitalik提出的“架构层”、“政治层”、“逻辑层”三个维度衡量更为合适。
当然,去中心化之所以这么被推崇,必然有它的道理。对此,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去中心化”这件事?
还是先从去中心化的好处和坏处开始说起吧。
先说说缺点,去中心化的缺点是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互联网服务依然是以中心化体系运转为主。
1、效率低下
去中心化的体系,实际上看起来是有些臃肿的。系统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则。众多的节点组成的分散式的系统并不够灵活。
不是说自治不好,只是有时候会成为累赘。比如更新迭代就需要轻快灵的节奏,而去中心化里,每当系统一个微小的修改和更新的一个行为操作,都需要所有节点同意,否则就会容易形成分裂,进而内讧分叉,系统优化和进化都面临着天然的阻力。
2、不可控与不可预知
不可控,就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掌控系统的绝对走向。
因为去中心,所以没有绝对的权威和权利,即便是进行生死相关的重大决策,系统内的最高层方面的决策,单个人在说服不了其他大多数同伴同意的情况下,也是没辙。所以在有分歧时,区块链项目选择的分叉,实际上都是在向我们展示它不可控的一面。
不可预测,系统的未来是不可预知的。比方说,Twitter和微博的信息传播都可以看作信息的某种去中心化,不知觉之中就有一些信息通过网络传播,不断扩大影响形成热点效应。而在此之前并无法完全预知它的形成。都说缺少监管不行,去中心了,实际上你也监管不了,成本太高。无法通过特定的外力去干涉系统的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毕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为什么需要去中心化,或者说去中心化的优点是什么?其实Vitalik已经给出了比较系统回答了。即容错性、抗攻击性、防合谋性。
1、容错性:因为系统由分散独立的多个节点组成,因此在系统整体上比较不容易遭受破坏。
2、抗攻击性:分散式的节点组成的系统,没有所谓的敏感的中枢节点,会被特别攻击。其攻击成本和对系统造成影响的难度也大大提升。
3、防合谋性:分散式的多节点系统里,个体通过合谋和勾结的来谋取利益的难度比中心化的系统要难得多,传统的公司和机构则容易得多。
Vitalik其实已经说出了最核心的几点,这里另外补充嘉楠个人的几点粗浅的见解。
多元性:
权利下放和分散的系统中,在大系统的简单规则下,出现多个小的乌托邦式节点是可能的。这些小的节点,它们有各自的特色,丰富而多样化。相互之间形成了一个多元的系统。这种小小的节点,它们更可能出现在,比如创意、灵感,这类可以通过节点数量上的优势碰撞出火花的场景里。
微信的小程序,张小龙就有意做成一个去中心化的模式。没有特定的中心权重,让每个提供价值和创意的作者通过小程序的方式接入进来,发挥群体的智慧,而小程序是用完即走,没有中心分发。当有足够多的用户在平台之上,群体丰富的创意更能够服务更多更广的用户体,让每个小程序的服务都能体现自己被需要的价值。当然小程序的去中心化还在继续。
资源利用率:
我还发现,去中心化这种系统,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虽然不一定能够解决效率,但对于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分布式存储的IPFS,把文件存储在分散的计算机里,将用户闲置的硬盘空间有效利用起来。又比如P2P视频,迅雷路由器等,都是对广大用户的带宽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不信任环境下的信任体系:
这个是加密货币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打破第三方中介,直接在不信任的环境中完成需要信任的行为操作。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比特币的点对点支付系统。在缺乏信任的环境中,创造信任体系。这也是为所有涉及金融和需要信任的领域里提供了一种解决的方案。
从比特币开始,到去中心化交易所,和目前火热的各种博彩游戏无不是基于对这一个体系的信任而愿意参与进来。
其实说到最后,去中心化系统,其目的还是为了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大规模协作来创造更高的价值。
去中心化之所以有这样的势能,是来源于它自下而上的组织形态。去中心化其实更具备生物生命的生长特性,就比如我们的细胞、分裂和组织而成的器官。蚁群,通过分工协作组成的蚁群社会。而生命是会拓展和进化的。
(未完待续……)
Q/A:你又应该如何看待“去中心化”?
③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区别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一词语多用于区块链行业,且被区块链从业者反反复复用来炒概念!
区块链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简单地说,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决定节点。节点必须依赖中心,节点离开了中心就无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一下,中心化,我们把钱统一放在银行由银行进行保管,银行这是相对与要存钱的人来说属于一个中心。去中心化是每个人的钱都不在存放到银行,所有的钱都放在自己家进行保存!
④ 所有人都在说“去中心化”,但你真的懂吗
在科技领域的文本词库里,“去中心化”是个高频词汇,大佬喜欢说,媒体喜欢用,似乎多少有些老生常谈,也难窥其深层奥义。前段时间,去参加一场发布会,突然看到罗辑思维CEO脱不花PPT上的一句话,觉得这也许是在互联网这个维度下对“去中心化”的最佳诠释,那就是:“每一个人的宫廷正在拔地而起。”
事实上,“宫廷”这个词无疑抓到了某种本质,今天来谈谈“去中心化”,以及在更为宏观的维度上,它究竟是个啥。
直观上看,互联网诞生至今就是一个不断将权力沉淀至个人的过程,一切只为“我”服务,移动时代更是如此,将每一个人搁置在世界中心,其最佳视觉案例无疑是手机地图,就像作家尼克·比尔顿在《翻转世界》中所言,“你朝街上任何一个方向前进,无论哪个方向,整个画面都会随你位置移动,这是个重大转变,在纸张世界,地图和位置是以地方或地标为根据,而不是你的所在地。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起点,数字世界跟着你走,而不是你跟在它后面。”
这种反转岂止于此,如你所知,资本与技术的福祉正在惠及每一个人,用脱不花的话说:“当人成为世界中心,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一位‘君王’。我们这代创业者就是要为君王打造一座宏伟的宫廷。”当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随时调遣上百名司机,厨师,甚至说书人,委实用极低成本搭建了私人的马厩,御膳房和翰林院——甚至有时连窘境都与君王颇为相似,譬如在资讯获取上,当大数据编纂的私人阅读代替了传统编辑认为“合适的内容”,每个人都会多少掉入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所言的信息茧房之中,从而少了几分“逆耳”之言。
嗯,不难理解的是“所有行业都是服务业”,真正令人惊喜的是,资源配置和聚合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从权威,国家意志,乃至资本等确定性方式上转向每个具体的人。忘了谁说过,19世纪属于帝国,20世纪属于大公司,那么21世纪无疑属于个人——就像手机地图上那个随你而动的小蓝点,你不必再以某个特定地标为中心,无论是被服务的诸位“君王”,还是气宇轩扬的创业者,只需站在原地,喊一声“我要”,若有人响应,那么必将迎来资源的围拢。
事实上,资源的反转是人与人之间充分合作的一个必然结果。常识是,现代社会经济繁荣和人类不断推动协作细化息息相关,细化的结果自然是编织出一张日趋互为依存的网络,而这张网络也注定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放大单点价值,从而诞生脱不花所言的“君王”。
于是“去中心化”的意涵也就浮现开来:由于“中心”的分散化(最近一个好例子就是比特币的回归),任何领域都可以自下而上编织起一张巨网,其最终目的是——由近及远地还原全貌。
就像比特币将对权力的信任转化成数学问题;在我看来,从任意节点的视角出发,以它为中心,由近及远地拼接和还原成一个网状世界,这是个迷人的结构,因为它发生在任何领域。看过TED上一个演讲,大意是,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习惯以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描述不同认知系统:物种图谱,知识体系,法律体系,组织结构等,作为一种强调对称的视觉象征,也许是自然地位所致,树状图非常直观地显露出人类对秩序和可归纳性的迷恋。当然,这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幻觉,不同中心还原成一张网状结构也许更接近真相。
TED上这位讲者就举了几个不同领域的例子:譬如,物种之间的密集细菌网络将看似无关的物种连接起来,交织成一张生物网络;现代神经学认为,大脑内部没有那么严格的分区,不过是一张互相关联的神经网络;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也正在向恐怖组织学习,权力分散,个体独立,编织成一张价值之网。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例子是宇宙。
尽管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谜,但通常认为,宇宙没有空间上的中心概念(五道口除外),星球之间通过引力等作用互相连接成一张网络,任何一点都可宣告自己是宇宙中心(从这个角度,所谓“地心说”和“日心说”更多是数学问题),就像《大爆炸:宇宙通史》中所言:“大爆炸发生在每一个地方,这里没有‘爆心’……每一个星系群看起来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如果有一个观测者在这些遥远的星星上回望我们,他也会看到同样景象,也可能同样地以为自己位于扩张的中心。”
嗯,无论微观尺度上每一个“正在拔地而起的宫廷”,还是宏观尺度上每一个星球,所谓“去中心化”也许只是一种可被嵌套的模型,也许真有可能是万物规律,谁知道呢,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将认知升级到这一层,才能对“去中心化”有更好的理解。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为您提供文字优雅的原创科技文章;微信公号:李北辰)
⑤ 去中心化交易所有哪些局限
跨链资产交易受限,流动性受限 Eangelmarkets着力解决这些局限性难题
⑥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1.网络贴吧是高度去中心化的
从传播学角度解释:中心化(Centralization)和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对应着集权与分权。如b站、知乎等更中心化的网站,典型特征是少数人拿着大喇叭说,大多数人只是听众。内容输出者和接受者的互动都是基于中心化的。
而网络贴吧高度非中心话,换句话说就是:任何人都能拿个大喇叭发表言论,每个人的话语权差别不大。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对不同用户各有利弊,中心化社区是个教室,非中心化社区是个闹市。以b站、知乎为例,粉丝、推送制度对于大up主、大V是极其有利,而对新up主是十分不友好的。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剪出来的视频,播放量两位数“石沉大海”,是怎样一种苦恼。
网络贴吧不一样,除吧务、个别元老以外,每个人说话的权重几乎是等同的,于是便吸引了大量普通网民畅所欲言。中心化加大了技术对普通用户的赋权,在贴吧里无论是引战骂人发牢骚,必定有人观看,有人和你互动,这就保证了你发言的存在感。
并不是贴吧的低素质网民比知乎b站多了,而是前者被你看到了,后者被自然筛选掉你根本关注不到
2. 网络贴吧对争论骂战的态度
网络贴吧能成为网络暴力的重灾区,和官方的纵容绝对有关,甚至网络还设计了一系列圈套鼓励用户参与骂战。
最典型的一点是禁言收费,被人骂了不爽,交钱充会员吧。
这个也是无意中看到的,对于中心化和去中心化这两个概念感觉比较有趣。
因为之前在仙吧吐槽仙粉,现在看这个文章就明白了是很多话一些人说不出来而已。他们想喷人喷不出来,所以知乎那么多客观吐槽仙七的文章中几乎看不到多少仙粉的影子,他们想骂人骂不出来。哪是一种被人堵嘴的感觉......
有些人真是见缝插针,任何一个点都能成为怼你的动力....
明明大家讨论的不是一个点,非要拿另一点怼我说的点。
所以有多少人为了在贴吧怼人而去充会员的.....
⑦ 互联网金融去中心化的利弊
互联网金融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数据产生、数据挖掘、数据安全和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金融的有力支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形成了庞大的数据量。云计算和行为分析理论使大数据挖掘成为可能。数据安全技术使隐私保护和交易支付顺利进行。而搜索引擎使个体更加容易获取信息。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减小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风险,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其中技术实现所需的数据,几乎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我们现在定义的互联网金融,是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统一环境下的金融业务的定义。概述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时代金融的新生态。今日,阿里巴巴、腾讯和中国平安牵头设立了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给公众对了解互联网金融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模式分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20年后,可能形成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可称之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因为有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和云计算,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交易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的成本非常低,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这个市场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降低信息处理成本,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可达到与现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模式关键点第一、信息处理;第二、风险评估;第三、资金供求的期限和数量的匹配,不需要通过银行或券商等中介,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第四、超级集中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的统一;第五、供求方直接交易;第六、产品简单化(风险对冲需求减少);第七、金融市场运行完全互联网化,交易成本极少。移动支付时代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以移动支付为基础。移动支付是依靠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和iPad的普及。JuniperResearch估计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总金额为240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将增长200%。随着Wi-Fi、3G等技术发展,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趋势非常明显,有线电话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也融合进来。移动支付将与银行卡、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方式进一步整合,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和以任何方式进行支付。随着身份认证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等安全防范软件的发展,移动支付不仅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额支付,也能解决企业间的大额支付,替代现在的现金、支票等银行结算支付手段。尽管移动通信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但受限于便携性和体积要求,存储能力和计算速度在短期内无法与个人电脑(PC)相比。云计算恰能弥补移动通信设备这一短板。云计算可将存储和计算从移动通信终端转移到云计算的服务器,减少对移动通信设备的信息处理负担。这样,移动通信终端将融合手机和传统PC的功能,保障移动支付的效率。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支付系统具有以下根本性特点:所有个人和机构都在中央银行的支付中心(超级网银)开账户(存款和证券登记);证券、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进行(具体工具是手机和iPad);支付清算完全电子化,社会中无现钞流通;二级商业银行账户体系可能不再存在。个人和企业的存款账户都在中央银行,将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促进货币政策理论和操作的重大变化。当然,这种支付系统不会颠覆目前人类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信用货币的制度。
⑧ 完全去中心化并不可取,弱中心化才是未来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核心之一,这个概念虽然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大家所了解到的去中心化大多都是那些理想主义者或者资本家想让大家知道的,其中有很多的理念都是相互间矛盾的,难以同时成立的。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并不是没有任何中心,而是将中心弱化或者分散成多个中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管是什么东西,它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被淘汰、都需要进行维护和升级,那么这些操作都指望机器来进行吗?这是不现实的,机器终归是机器,要进行这些操作还是需要人来进行,所以完全中心化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完全中心化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大家都觉得区块链的出现,可以大大解决我们这个极度缺乏信任的世界,但是信任也的的确确也维护了我们的世界。比如说大家信任银行,所以才会把自己钱存到银行里,因为大家觉得银行那么有钱不会差自己那么一点,更何况还有法律的约束。没错,信任+集中的集体制度让我们更加安稳的生活。那么区块链出现在我们这个以国家政府为中心的世界中是很难做到完全中心化的,就比如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个巨大的危机全世界各个政府都没意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这时候就要政府出面解决了,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那次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创伤将会更大,持续的时间也会更久,可想而知中心化未必都是坏事。
不仅在理论上完全去中心化不可能实现,从实际上也存在问题。比特币目前的权利虽然被分散开来,但是其实它的分散得很不均匀,矿工成为了权利的集中点,而且都集中在大矿工,他们掌握了大比重的哈希功率,当大矿工勾结在一起的时候,拥有超过50%算力的时候,不用等量子计算机的到来,都可以让大家不再信任虚拟货币,不再信任区块链。所以之后发布的虚拟货币都尽量的把权利尽可能的分散开孙纤来,使得权利难以集中在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
弱中心化更适合未来
不要跟风空喊去中心化的口号,弱化中心化这个名字或许信搏更适合它,区块链技术的使用要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结合它们各自的特征来制定不同的协议和策略,比如对于一些金融方面的应用,需要有多个权滑凯祥威的机构或者公司来进行管控和监管,才能让更多的用户能够信任。区块链主要的核心问题:1.解决信任问题;2.效率问题。在弱中心化的方式下很快就能够更进一步的完善效率方面的问题,EOS在这种状况下就采用了21个超级节点来提高处理效率,和以往的完全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有所不同。相信在未来区块链行业各种项目落地和更多的应用场景的出现,弱中心化将会慢慢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