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時間10月24日報道,傑夫·卡吉克(Jeff Garzik)是比特幣底層軟體的少數關鍵開發者之一,因此他對比特幣區塊鏈的缺點可謂了如指掌。因此,他決定創立一款更好的數字貨幣。
他將這款貨幣命名為Metronome,並稱它將成為首款能夠在不同區塊鏈上使用的虛擬貨幣。
這種機動性意味著,如果一款區塊鏈由於開發者內斗或沒人使用而死掉,Metronome用戶可以將他們的持幣轉移到其他地方。卡吉克稱,這能夠幫助Metronome保持估值,確保長期存活。為了創立Metronome,卡吉克成立了創業公司Bloq。他說,Metronome將於周二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Money 20/20會議上正式發布。
Metronome將由自動分布式軟體生成和支持,該軟體不受任何人控制,也不能改變。這款軟體將於12月開始拍賣Metronome貨幣,並將保留和使用拍賣獲得的收益,來推動這款貨幣的價格。該項目的其餘部分將進行開源,因此任何人都可以為Metronome開發應用。
Bloq將為企業用戶提供開發者工具。在12月將要拍賣的1000萬枚Metronome貨幣中,Bloq和其他幫助創造和宣傳Metronome的組織將保留其中200萬枚。每24小時,就有2880枚新Metronome貨幣誕生。
Metronome避免了用戶希望從一個區塊鏈轉移到另一個區塊鏈時經常遇到問題。那就是,用戶必須售出自己持有的某款加密貨幣,之後再購買另一款加密貨幣。這就會產生交易費用,並且可能失去所售貨幣的潛在增值。而有了Metronome,這些都不是問題。
當用戶希望將Metronome轉移到另一個區塊鏈時,他們將獲得一份數字收據。之後他們可以將收據發送至另一個區塊鏈,然後將Metronome添加到該區塊鏈上。
2. 比特幣是誰發明的
比特幣的概念創始人是中本聰。
2010年12月12日當比特幣漸成氣候時,他卻悄然離去,從互聯網上銷聲匿跡。
作為武士的後裔,中本聰出生於1949年的日本別府,母親詮子是個佛教徒,把他辛苦拉扯大,過得很貧窮。
1959年父母離異,中本聰的母親改嫁並帶著三個兒子移民到加州。中本聰和繼父處的不好,但根據他弟弟Arthur的說法,中本聰很小就展現出了在數學和科學上的天分,但也展現出了「薄情且興趣怪異」的一面。
中本聰畢業於加州州立理工大學,專業是物理。一畢業,他進入了休斯飛機公司(Hughes Aircraft),從事防禦和電子通訊方面的工作。後來,中本聰為美國軍方工作,他的這段經歷被列為國家機密,現在搜他的檔案,他的這段人生是一片空白。
2008年中本聰在互聯網上一個討論信息加密的郵件組中發表了一篇文章, 勾畫了比特幣系統的基本框架。2009年他為該系統建立了一個開放源代碼項目,正式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2010年12月12日當比特幣漸成氣候時,他卻悄然離去,從互聯網上銷聲匿跡。
3. 比特幣創始人為什麼要創造比特幣
這個只有中本聰本人知道,其它人是無法獲得真實的答案的。
比特幣是第一個實現了「隱秘貨幣」概念的貨幣。1998年,Wei Dai在cypherpunks郵件列表中首次闡述了「隱秘貨幣」的概念,即:一個採用密碼學原理控制貨幣的發行和交易、而不是依賴於中央管理機構的全新的貨幣形態。2009年,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化名)在cryptography郵件列表中發表了第一個比特幣規范及其概念證明。2010年年底,中本聰離開該項目,關於他的身份沒有透露太多。此後,眾多開發人員致力於比特幣的項目,比特幣社區迅速成長起來。
中本聰的匿名身份經常會引起毫無根據的憂慮,其中很多是與比特幣開放源代碼特性的誤解有關。比特幣的協議和軟體都是公開發布的,世界各地的任何開發人員都可以查看其代碼,或者開發他們自己修改過的比特幣軟體版本。就像目前的開發人員,中本聰的影響僅僅局限於那些他做出的被其他人採納的改動,因此,中本聰並沒有控制比特幣。那麼,在今天,關於比特幣的發明者的身份問題可能和紙張發明者的身份問題一樣。
比特幣到目前也只是一個小范圍的社會化大實驗,瑞泰幣、千金卡則是比特幣的試驗品。
4. 比特幣是如何產生的,個人如何開發
在2009年1月3日,白皮書的作者中本聰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伺服器上,親手創建了第一個區塊----即比特幣的創世區塊,並獲得了系統自動產生的第一筆50枚比特幣的獎勵,第一個比特幣就此問世。
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櫃。
5. 現在比特幣不是快瓜分完了嗎,怎麼還有那麼多人做比特幣開發
誰跟你說比特幣快瓜分完的,再說了區塊鏈比特幣這東西又不是單一的價值功能,你參與了還可以保存分布式賬簿,這個就不是價值來衡量的,而且以後也將會使區塊鏈時代,如果有這個實力的還是建議你參與一下畢竟時代的產物嘛哈哈
6. 能不能用另一個數學公式重新開發一個比特幣,現在的比特幣有2100萬個,重新做一個2億的
比特幣2100萬個是人為在源代碼中設置的,其中有個參數可以改變這個上限,但必須大多數節點都統一改才行,所以實際是不可能改的。
7. 「開發」挖礦是如何產生比特幣的
幣圈挖礦是指礦工使用礦機,消耗著電力,計算演算法題目(解決具有一定工作量的工作量證明機制問題,來管理比特幣網路--確認交易並且防止雙重支付),算出標准答案(獲得生成區塊的權利,並成功生成新的區塊),而獲得一定量貨幣獎勵的這個過程(比特幣)。
每一個人(網路節點)向全村(全網路)進行廣播交易,這些廣播出來的交易在經過礦工(在網路上的計算機)驗證後,礦工用自己的演算法答案(工作證明結果)來表達確認,確認後的交易會被打包到數據塊中(一頁賬本),數據塊會串起來形成連續的數據塊鏈(整個賬本)。
當一個人(節點)找到了匹配要求的演算法答案,那麼它就可以向全網路廣播自己的結果。其他人就可以接收這個新解出來的數據塊,並檢驗其是否合格。
如果其他人通過計算發現確實滿足要求(比特幣要求的運算目標),那麼該頁賬本(數據塊)有效,其他的人就會接受,相對應也獲得了一定的獎勵。
挖礦的產能
礦工每次成功記錄一頁賬本,就會誕生一定數量的新比特幣,用來激勵成功記賬的礦工。
比特幣系統按照中本聰先生預先設定好的節奏決定發行的比特幣數量。
除了挖礦獎勵之外,礦工還會獲得手續費。
由於礦工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將某一個交易數據打包到數據塊中,因此礦工有可能優先選擇手續費較高的交易來打包。
8. 如何高效開發比特幣交易平台
現在做比特幣交易平台的有很多,首先平台功能要齊全,交易迅速,其次要大力宣傳。望採納,嘿嘿。
9. 什麼是比特幣如何賺錢
資助比特幣開發者向來是件很有爭議的事。在過去幾年中,整個比特幣產業鏈已經募集到了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然而開發和維護開源軟體所需的人才和資金,卻始終處於短缺狀態。
比特幣社區也曾嘗試去解決開發者的生計問題。2012年,幾位幣圈大佬聯合創立了「比特幣基金會(Bitcoin Foundation)」,資助對象包括當時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團隊(Bitcoin Core)的三位成員——首席開發者Wladimir van der Laan、前首席開發者Gavin Andresen及Cory Fields。
如果你以為從此仨人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那就有點低估幣圈的復雜性了。比特幣基金會成立後一直飽受批評,因為基金會的幕後支持者,要麼是當時風頭正勁的交易所,要麼就是利益相關的投資方,於是就有人擔心,基金會可能會成為社區中一支中心化的力量。